看!资兴市十年巨变!
龙源临武 • 时事要闻
2022-08-27 10:27:58


数说资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由2012年的163.45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361.79亿元,年均增长8.7%。人均GDP从2012年的49085元增加到2021年的112254元,年均增长9.1%。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7%。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9%。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0.7:60.6:28.7调整为2021年的10.0:54.1:35.9。

●2021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8.68亿元,总量排郴州市第1位。201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6.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9.87亿元,年均增长11.2%。

●建立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2个、院士专家站2个、省级研发机构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比2012年增加18家。

●集聚工业企业255家,其中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30多家。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0256元增加到2021年的42190元,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1417元增加到2021年的25480元,年均增长9.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7.6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2.5亿元,年均增长4.9%。

●202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11.89万人次,旅游收入115.54亿元,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18个省级贫困村和6410户16708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出列。累计实施5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各类棚户区33066户。


资兴:非凡十年铸辉煌 东江湖畔谱新篇



向上滑动阅览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焕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资兴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十年,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富民强市的时代强音在资兴大地激情奏响。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前列,跻身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夺“长安杯”,户改厕“资兴经验”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表扬推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山”基地建设、河湖长制、禁捕退捕等19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十年来,资兴综合实力不断攀升,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绘就出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资五产业园(李科 摄)


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奏响“最强音”


初秋时节,万物渐丰。


在资兴经开区资五产业园的湖南旗滨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火力全开抓生产,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年初我们的项目正式投产,一、二期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4.5亿元,可实现年税收5500万元,解决就业400多人,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旗滨中性硼硅医药玻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国内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的空白。


湖南旗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是由旗滨集团依托资兴市硅石产业资源优势投资建设的,是资兴市硅材料产业的重点产业链项目,也是湖南省2020年“五个100”重大产业建设项目。


和旗滨一样,在资兴投产落地的赛力珑硅材料、长星新材料等一大批高端硅材料生产制造龙头企业,在当地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同时,也成为资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但在十年前,这一切还难以想象。那时,资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63.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85元。


党的十八大以后,资兴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把产业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强产业、兴实体,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2021年,资兴地区生产总值达361.79亿元,年均增长8.7%,比全省、郴州市分别高0.8、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254元,地方财政收入18.9亿元;入围全国“小康城市100强”、中部经济百强县、2022年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发展过程中,资兴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聚焦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链,沿链而进、沿链发展,扎实推动产业发展逐步由资源依赖转向科技创新,农业基础巩固提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蓬勃发展。


“旗”开得胜、“数”说未来,来势喜人。硅材料产业链培育成效明显,聚集了旗滨光伏光电、旗滨医药材料、长星新材料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国家新型数据中心;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八面山风电等一大批风电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辉鸿、伟本、福瑞康等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创新创业园;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2021年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12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0.7:60.6:28.7,调整到2021年的10:54.1:35.9,产业结构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除了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资兴还全力创响“醉美资兴 一见倾心”全域旅游品牌,全市目前共有1家5A景区、4家3A景区,2021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1111.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54亿元,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百强县。


旗滨药玻生产线(李科 摄)


创新引领,开放型经济迸发新活力


“2014年入驻资兴后,公司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更是入围了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对在资兴的发展充满信心。”郴州高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雷涤尘捧着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喜不自禁。


郴州高鑫材料有限公司是资兴经开区资五产业园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近三年研发投入均超过4%,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在省内排名第一、国内排名第二。


高鑫材料是资兴创新创业、开放发展的缩影。


十年来,资兴市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拓展空间、以创新激发活力,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试点区。2019年5月,以资兴市为核心区、主战场的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也成为资兴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立足优质平台,资兴开放发展成果丰硕。该市以创建“五好”园区、“千亿园区”、国家级经开区为目标,不断提质园区开放平台。目前,资兴经开区已开发面积10.26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三组团”的发展新格局,共集聚工业企业255家。其中,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30多家。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资兴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政策、开放的措施来开门迎商、叩门招商、沿链引商,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成功举办“湘商回资”大会、东江湖大数据招商推介会、硅石产业专题招商会等重大招商活动,还聘任了11位优秀企业家作为首批招商大使,陆续引进了旗滨集团、碧桂园、华能公司、海大集团等多家国内500强企业。


在这十年间,资兴创新创业成果显著。该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全国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全面完成,无差别化户籍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等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1年,资兴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比2012年增加18家;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55%。并建立了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2个、院士专家站2个、省级研发机构4家,高鑫材料成为国家“小巨人”企业,旗滨药玻攻克中性硼硅玻璃“卡脖子”难关,并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回龙山云海杜鹃(萧长洪 摄)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走进资兴市兴宁镇杭溪村传洪名贵鱼流水养殖基地,一口口高密度标准鱼池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条条背黑肚白、肥美圆润、活力十足的鲈鱼在水中扑腾。基地负责人樊传洪介绍说,资兴市全面实行东江湖禁捕退捕、禁养退养后,他拆除了湖中的养殖网箱,投资400多万元,在岸上搞起了流水养殖,不仅可以提升鱼的品质,而且更加生态环保。


像这样的标准化养鱼基地,资兴市已经建立了22个。在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后,资兴市共拆除网箱18.469万平方米,拆除养殖用房1.4905万平方米,实现了东江湖养殖网箱、养殖用房全部“清零”。


十年来,资兴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牢守护好东江湖“一湖碧水”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绘就了一幅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的生态美卷。


该市大力实施东江湖保护“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环湖区域矿山企业退出、规模畜禽养殖退养、网箱退水上岸、非法水上餐饮退出、农村集镇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总投资16亿余元的亚行贷款东江湖生态保护和治理项目已经全面完工,环湖乡镇集镇区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面实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绿色农药应用比例保持在90%以上。2019年,东江湖被评为全省美丽河湖;东江湖一级保护区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全市2个国控断面水质达Ⅰ类,6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地表水环境整体水质为优良,真正实现了“水更清”的目标。


通过采取东江湖流域公益林永久禁伐、东江湖区域水陆通道可视天然林和非公益林十年禁伐、荒山荒地造林、低产改造及补植补造林等措施,资兴的山也更绿了。多年来,资兴市共增划市本级公益林永久禁伐面积20多万亩,实施荒山荒地造林、低产改造及补植补造林21万亩,建设水源涵养林面积3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71.08%提升至2021年的76.2%。


此外,资兴还关停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城市的天更蓝了,城区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21年,资兴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3%。


丰收的喜悦(李科 摄)


民生至上,幸福和谐生活绘出新画卷


“以前没修这条路的时候,进城要绕行,得多走半个小时。现在路通了,10分钟就能到城里,我们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资兴市唐洞街道龙头社区邵家组居民邵方林看着崭新平坦的唐鲤大道北延伸段,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包括唐鲤大道北延伸段在内,7月25日,资兴总投资7.9亿元新建、提质改造的7条城区道路集中通车,建设总长度达14.68公里,扩宽了“瓶颈路”,打通了“断头路”,大大提升了城区道路通行能力。


发展提质,落脚点在增进民生福祉。


十年来,资兴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为全国小康城市100强、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县。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资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0256元增加到2021年的42190元,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1417元增加到2021年的25480元,年均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1650元增加到2021年的24134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5548元增加到2021年的20673元,年均增长15.7%。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18个省级贫困村和6410户16708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出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一线两路三片区多节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实施对接粤港澳“菜篮子”工程,狠抓“六大强农”和“三品一标”产业提质行动,东江湖“鱼、果、茶、菜”四大特色主导产业飞速发展;创建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9个,入选“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3个,“狗脑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东江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江湖蜜桔”“东江湖茶”被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资兴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7.6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2.5亿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清一改、拆危拆旧等工作,农村旧貌换新颜。


融城步伐明显加快。坚持“六同”理念,大力推动交通融城、人才融城、产业融城、生态融城、服务融城、数据融城,全力打造郴州最美“东城客厅”。先后实施东江湾大桥、唐鲤大道、环城北路、东江湾两岸路网等一批重大城市交通项目,城区道路实现100%沥青改造。资五公路、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环湖公路、清滁公路等主干道路全面通车。如今的资兴,铁路有郴三线与京广线相连,公路15分钟即可融入京港澳高速、厦蓉高速,地处长株潭、珠三角一小时高铁经济圈。


积极实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东江湾城市公园、青鲁湖公园、白薇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地下管网、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不断规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5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33066户。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资兴市将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民生保障。成立资兴市立中学等4个教育集团,全面推行高中教育免学费、免部分学杂费政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承办全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市医疗集团,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有率100%。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实,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城乡分散特困供养、集中特困供养等政策全面落实。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该市牢记“两个至上”,把大平安、大安全、大稳定作为底线底板,抓牢抓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自建房整治、债务化解、生态保护、信访维稳、防汛抗旱等工作,以资兴一域之稳服务全局之安。平安建设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先进,三捧“长安杯”,安全生产连续4年获全省先进。


十年巨变,资兴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资兴市委书记杨理诚表示,资兴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实施“优生态、强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和“十大重点工作”。按照郴州市委督战资兴确立的“四大定位”“五高发展”和“六区建设”,继续发扬“闯、创、干、拼”精神,虎虎生威地干,高水准打造“两山”实践示范区、国家新型数据谷、“东方水城威尼斯”、县域发展百强县,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省率先突破,在郴州领先发展。



流华湾古村(曹江平 摄)


我看这十年·谢志林:退捕退养渔民的新生活


“过去的十年,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一家从湖面上搬到了岸上,从网箱养鱼变成了流水鱼池养鱼。”近日,在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里,29口规整、连片的鱼池波光粼粼,该公司法人谢志林一边喂鱼,一边说起这十年来生活的变化。


正在喂鱼的谢志林(段王洁 摄)


今年44岁的谢志林出生在资兴市三都镇碑记村,从小在东江湖边长大。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了东江湖上,从2006年开始在东江湖养鱼。谢志林说,过去在水上捕鱼养鱼,就是在湖面上搭个简易板房,吃喝拉撒睡全在湖上,一天到晚非常辛苦,但为了家里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他也只能咬牙坚持。


东江湖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曾让谢志林一家的生活过得富足。“最多的时候,我们搞了3000多平方米的网箱,虽然不是东江湖规模最大的,但也带来了每年20多万元的利润,让我成了市里有名的养殖大户。”谢志林说。


正当谢志林的养殖事业风生水起时,一道“禁渔令”让他措手不及。根据国家部署,资兴市从2019年11月启动东江湖禁捕退捕相关工作,区域范围内所有渔民退出渔业捕捞。同时,该市启动网箱退水上岸攻坚行动,将东江湖水域仅剩的3000余口网箱全部拆除,引导养殖户转型发展。


“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干了这么多年,但后来我也慢慢想通了,这些年,东江湖里的网箱越来越多,湖水水质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谢志林心知退捕退养是大势所趋,晚退不如早退,他带头在协议上签了字,告别了自己十几年的湖上渔民的身份。


上岸之后,突然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谢志林也有过短暂的迷茫。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觉得自己的优势还是在渔业。


为了转型,谢志林四处考察,发现建设流水鱼池养鱼这条路子可行。2020年5月,他邀请几位退捕退养渔民,一起投资680万元,筹建起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湖面养殖为岸上养殖,变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探索从鱼苗孵化、品种培育到成鱼销售的“一条龙”养殖模式。


“现在我们能够年产鱼50余万公斤,年收入近500万元,我们养的鱼不仅在省内很畅销,还销往了广东、贵州等地。接下来,我们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打响资兴流水渔业的品牌,并带动更多退捕退养的渔民一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养殖事业。”谢志林兴奋地说。







责编:龙潮辉

来源:郴州发布

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