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嬗变 一江万流 ——汨罗高质量发展纪实
掌上汨罗 • 新闻
2022-08-25 08:48:15

汨罗融媒体报道(记者 胥扬)汨水滔滔流日夜,上下求索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汨罗市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用3600多个日夜的奋斗,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这是汨罗经济社会发展飞速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放眼汨罗1562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屈子生态湿地公园 胡清/摄

国际龙舟竞渡中心 胡清/摄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千亿园区”梦想成真

汨罗的发展,优势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十年来,汨罗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增强市域经济的优先路径,通过两园(汨罗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差异化布局、功能性互补、集约化生产,让一个县域城市的千亿园区梦,快速照进现实。

这十年,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龙智新材料 周敏/摄

从推动再生塑料行业转型升级的“三步走”、危废垃圾溯源机制建立,再到主推“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子信息、高分子材料”三大产业链,如今,园区吸纳了世界100强正威集团、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金汇集团及万容科技、振升铝材、龙舟农机等为代表的125家规模企业,还有近50个产业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这十年,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由2014年的一张蓝图变为全省首个正式实施、跨市州合作的飞地工业园,2020年9月正式挂牌为全省唯一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肩负着为湖南打造万亿级世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服务的重任,主要承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产业巨头的配套产业。

随着一家家工程机械企业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园区产业发展已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三一筑工、山河智能等头部主机为主导,中立机械、鼎成汽车、大通宝富风机等配套项目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十年,汨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涵盖两园)生态品质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岳阳市省级园区综合绩效考评第一,获评湖南省高质量发展园区。

乡村振兴树立高标杆 千年沃土丰收新喜

小田变大田,低产变丰产。2020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朝北冲组实施,种了一辈子“巴掌田”的村民大开眼界、大受启发。

高丰丰收季 胡清/摄

以此为契机,高丰村认真落实汨罗市委、市政府推行的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这一“双引双带”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高标准改造全村农田,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85%以上的水田都种植双季稻,比去年增长近50%,高丰村做法入选全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目前,汨罗全市完成“小田变大田”27008亩,盛夏的乡间,处处可见连片的金黄,稻浪滚滚,十分喜人。

在白水镇西长村,曾经流传的“有女莫嫁西长村,十户人家九户穷”成为历史,整个西长片区通过流转水田林地,开发“五园一海”农旅产业项目。今年7月,“遇见璀璨的你”网红灯光夜游节在西长景区如约开幕,首晚迎来游客近5000人。

汨罗镇瞭家山社区位于近城区,一家餐饮企业看中了村民闲置的旧房屋及宅基地,开起了网红农庄;一家连锁民宿,流转村民闲置宅基地,将其改造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民宿轰趴馆。村集体增收28万元,3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十年,是汨罗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十年。

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汨罗走出一条维护社会公平、盘活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集中连片有效流转土地超30万亩,农田改造、粮食生产、集体经济实现“多方共赢”。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汨罗农村更加宜居宜业。

玉池山旅游公路 周敏/摄

民生福祉增强幸福感 汨罗江畔宜居宜业

“公交车到组到户,出门就能坐。准时、票价低、乘坐舒适,65岁以上的老人还免票。”谈到出行,西长村村民马清华喜滋滋地说。

2018年9月,汨罗成为湖南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市)区,汨罗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的首要民生实事之一。每天300多班次城乡公交在大街小巷、绿水青山中往来穿梭,最高票价不超过6元,让“出门不沾泥、抬脚上公交”成为生动写照。

屈子生态湿地公园人流熙攘,汨罗江沿江风光带流光溢彩,友谊河、李家河等黑臭水体经治理变身市民公园。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智慧停车项目推进,建成汽车客运总站、山塘路跨铁路桥、新国际龙舟竞渡中心、落蔸公益图书馆……十年来,一个个城区新地标相继落成,带来新气象,也彰显了汨罗城市建设的活力。

新人民医院、新中医院、新二人民医院同步建设,新妇幼保健院二期即将投入运营,汨罗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就医更加方便优质。

正则学校 周敏/摄

为了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汨罗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塑汨罗素质教育品牌。新建正则学校、市幼儿园、任弼时芙蓉学校、新一中,提质市二中,高中教育资源逐步整合。建成寄宿制学校21所、公办幼儿园55所,撤销联校15所,撤并小规模学校40所,教育布局不断优化。稳步探索“县管校聘”,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教育基金募集全民参与,目前共筹集5036万元,其中乡镇基金3525万元。

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入人心,“红马甲”引领文明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更加稳健。

这十年,是汨罗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文化传承铸就新高地 小县大志独领风骚

千百年来,因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殉国,国之诗魂化身河流,恢宏诗意从汨罗江上踏浪而来,深沉厚重的罗城大地,桨声不绝,弦歌不断。

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汨罗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为汨罗标注了一个个独特的文化意向和图腾,也为汨罗积攒下一座座深厚的文化富矿。

  屈子文化园 曹志辉/摄

十年来,为打造“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汨罗坚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两手抓,深挖“屈子、端午、龙舟、诗歌”文化品牌价值,先后建成国际诗歌交流中心、屈子书院等地标性建筑,屈子文化园晋升国家AAAA景区;连续十年举办“龙舟节”,特别是2017年与中央文明办、湖南文明办等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 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为全球观众呈现文化盛宴;与中国屈原学会联合成立汨罗屈子文化研究院,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楚辞研究中心;推动“非遗进校园、楚辞进课堂”,让罗城学子成为屈子文化最忠实的传承人。

汨罗江上龙舟赛 黄松柏/摄

十年来,作为“蓝墨水的上游”,汨罗以屈子文化为魂,以汨罗江为轴,将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树立起“过端午到汨罗”“划龙舟到汨罗”“品诗歌到汨罗”的文旅定位。河泊潭、芈月故里、罗子国遗址、屈子文化园、汨罗山墓群、龙舟竞渡中心、新市古街、长乐回龙门……形成水陆兼容、一步一景、文旅体融合的文化旅游生态长廊,端午系列文创产品成心仪礼物首选。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走进汨罗市,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曾说:“小县大志,一江万流。”在汨罗,文化自信就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

【我看这十年

以诗记录一条河的嬗变

“友谊河边慢步行,桃红柳绿笑春风”“尚书楼上望江流,极目晴空四望收”……这是汨罗市84岁老人龙振武近年来在友谊河边散步时写下的诗句。关于这条河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这里是汨罗江一条支流,发源于汨罗西南部丘陵,河畔便是明初重臣夏原吉少年读书的学堂。”1970年冬,汨罗一万干群,靠肩扛手提,用一个月将这条支流城区段(南起鲁狮坝,北至汨罗江)裁弯取直,用作农业灌溉,并起名友谊河。

随着汨罗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加之农业垦殖、工业开发等因素,全长3.6公里的友谊河污染严重,成了一条排污“龙须沟”。此外,受汛期洞庭湖水位顶托影响,水流宣泄不畅,河道淤积,两岸深受洪灾之苦。

龙爹家所在的朱家垅,就在友谊河东岸,每当暴雨、汛期来临,积水甚深,污水横流。2011年春节,气愤不已的龙爹在小院门口贴出一副对联:观院内花香灯灿迎兔岁,看门前水臭渠污到何时。龙爹的对联引起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群众对友谊河改造的呼声强烈,当年,朱家垅下水道修整完成。

2019年,汨罗市启动友谊河治污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并将其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通过改善水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综合治理,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诞生了。

而今的友谊河畔,岸芷汀兰、鸟语花香,是市民休闲打卡的高人气场所。“友谊河之夜”等群众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更为这里增添不少活力。今年夏天,汨罗市举办“点亮友谊河·引爆夜经济”系列活动,市民携伴聚集在友谊河畔吹晚风、品美食、看表演,好不惬意!

“幸福罗城添锦绣,民欢众乐小康中。”龙爹笑着吟道。


【数说汨罗】

       地区生产总值                  2012年234.4亿元,2021年463.9亿元

       财政总收入                     2012年17.2亿元,2021年21.7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23379元,2021年39229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9421元,2021年23139元

一审:张   咪

二审:胥   扬

三审:谢   江

作者:胥扬

责编:胥扬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喜迎二十大 汨罗这些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