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汝城县十年巨变!
龙源临武 • 时事要闻
2022-08-25 08:49:40


数说汝城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3.3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00.1亿元,增长了131%,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38.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2.3亿元,增长了115%,投资成效显著。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2年的17.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1.6亿元,增长了143%,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全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719元、13066元和5508元提高到2021年的17756元、26497元和13079元,增长幅度排全市前列。


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12年的266.2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693.8万人次,增长了161%。旅游总收入由2012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3.4亿元,增长了401%,旅游业蓬勃发展。


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28.7%,提升到2021年的46.3%,提升了17.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汝城:初心闪耀 幸福蝶变



向上滑动阅览


十年春华秋实,汝城大地收获满满,极不平凡、极为精彩。这十年,汝城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三大攻坚”到“三大产业”,从“三场大战”到“三张名片”,从“三大生态”到“三条底线”,一战接着一战打、一年接着一年干,三大攻坚战夺取大胜利,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大产业取得大突破,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城乡面貌实现大变样,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党的建设得到大提升,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书写了幸福的时代篇章。

 沙洲旅游火爆现场


红色引领非凡出彩


初秋时节,艳阳明丽,瓜果飘香。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村民正忙着摆摊售卖当地水果和农特产品。他们热情洋溢地迎接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村支书朱向群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不时与村民亲热攀谈着,幸福感尽在他们开心的笑容里。


朱向群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孙。2014年,他果断放弃经营多年的建筑营生,卖掉几台挖掘机,毅然回村担任村主任,带着村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旅经济。


在朱向群等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2018年,沙洲村整村脱贫。2021年,该村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70.5万元。朱向群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的‘新长征’,就是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沙洲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考察调研时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备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汝城这一方红色热土带来了巨大鼓舞。仅2021年一年,全县上下共深入开展“五进五学五讲五比”活动1260场,坚持把总书记讲过的每一句话悟透、每一个字弄通、每一件事做实;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1560余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关于“半条被子”故事的启示》被中宣部评为优秀理论宣讲报告,掀起了新一轮重温“半条被子”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


同时,该县接待各种团队2600余个,其中,沙洲村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日均超过5000人,带动汝城县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红色沙洲带火了红色教育、引爆了全域旅游,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旗帜引领作用,汝城县党的建设得到较大提升,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汝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团结带领各级领导班子在“两个维护”“三个坚决”上当先锋、做表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汝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汝城县把选人用人作为最大的政治生态,突出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落实“三张清单”“三推一选”“三个一批”“16条措施”,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形成了干劲十足的工作局面。


同时,他们认真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以最高的站位、最实的态度、最硬的措施,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全部清零,凝聚了正气,提振了士气。今天的汝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生态向上向善,形成了拼在一线、干在实处的浓厚氛围,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动力澎湃


8月时节,艳阳如炬。


阳光照耀在汝城经济开发区园区上,与工地上热火朝天、厂房内欢腾繁忙的景象交相辉映,彰显着新型工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作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汝城经开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铆足干劲、齐心勠力,以实施“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蹚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省前两个年度产业园区排位中,实现了从第120名到67名的突飞猛进,成为全省进步最快的园区之一。


汝城经开区的飞速发展正是这十年来汝城县农业产业、工业制造业等得到长足发展的缩影。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来舞。近年来,汝城县牢固树立“企业是亲人、企业是自己人、企业是纳税人”营商理念,秉持“部门围着园区转、园区围着企业转、乡镇围着项目转”服务宗旨,实施了县领导联系项目和企业、优化营商环境16条等一系列稳企举措,从“被动服务”变为“靠前服务”,从“企业上门”转为“部门上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由园区行政审批中心全程代办,大力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审批”“一次办结”、全程代办服务事项,让企业放心生产、员工安心工作;吸引60家企业抱团落户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全县返乡创业就业人员1.3万人。2021年全体居民收入增长到17756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到13079元,年均增长9.3%。


在农业产业方面,汝城县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行动,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育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并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抓手,抓好示范基地、精深加工、农企培育等工作,重点打造泉水辣椒小镇、马桥生姜小镇、三江口白毛茶小镇、文明柰李小镇、热水南竹小镇等五大农业产业特色小镇,把汝城柰李、朝天椒、白毛茶、小黄姜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公共品牌。全县共发展种植辣椒12.8万亩、生姜5万亩、茶叶6.5万亩、水果9.5万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漫山遍野、见缝插针,到处都是老百姓种植的果蔬茶叶。


此外,汝城人民还牢固树立“大沙洲”发展理念,用“沙洲红”带动“汝城红”,“沙洲旺”带动“汝城旺”,打造产业发展的“引爆点”。通过强化配套建设,全力以赴补齐沙洲景区发展短板,着力抓好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电瓶车道、文明集中供水二期、红色遗址保护等项目建设,统筹解决停车难、吃饭难、住宿难、游览难、创收难、保温难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沙洲景区的承载力和接待服务水平。


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9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28%,实现旅游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13.72%。在努力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道路上,汝城热情如火,干劲如潮。

 乡村振兴(旱塘茶叶)


初心如炬人民幸福


田野稻浪滚滚,池塘鱼儿欢畅,养殖场鸡飞鸭鸣……立秋过后,丰收在望,在汝城县泉水镇星村村,脱贫户何造田每天来回穿梭奔忙,干劲十足。


何造田如今的幸福生活与这些年汝城县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密不可分。

郴州金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汝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保持劲头不松、重心不移、力度不减,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五个一起抓”,持续推进“十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光伏扶贫被评为全国典型经验做法。脱贫攻坚国家普查、省实地考核、国家第三方评估等三场“大考”场场高分、战战漂亮,交出了零漏评、零错退、零返贫、认可度达99.9%的“高分卷”。2020年,该县剩余贫困人口917户1607人全部脱贫,确保了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终于“挺直腰杆”。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干部的付出;激情岁月的背后,是感人的故事。


在汝城县的脱贫战场上,“八级责任人”舍小家为大家,特别是镇村干部和工作队队员,他们白天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搞生产、传技术,晚上到村村寨寨开夜谈会,听意见、出点子,涌现出双双相约去驻村的扶贫“夫妻档”、放弃在外优厚待遇和事业发展回村任职的带头人、累倒在扶贫路上的工作队队长等典型。


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汝城”,也是42万汝城人民的民心所向。


为此,汝城县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率先开展跨省河道联防联治,深入推进河道“清四乱”、禁渔禁捕;完成了濠头横水垅、集益对面排等矿区生态修复治理,茶山脚钨矿被列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集龙矿业等4家矿山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矿山;共完成人工造林9563亩、封山育林4.6万亩、森林抚育17.6万亩,饮用水源、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率稳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多年来,汝城县委、县政府心系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标准,切实改善民生;扎实开展“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不负汝城人民重托”主题实践活动,用好“三张清单”、容错纠错机制和“四种形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复率为100%、满意率达98.9%;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为100%、满意率达100%;县长公开电话、县长信箱受理群众投诉办结率为100%,满意率达98.9%。

长安生态城项目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初秋时节,地处汝城县南洞乡西南角的偏远山村西边山村,村民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收黄柏,并通过一条蜿蜒陡峭的“天堑”大道将黄柏运往山外,换来真金白银。


“要致富,先修路。”通过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难,2017年3月,长21公里、宽4.5米、总投资达1600多万元的西边山通村公路竣工通车,成为我市里程最长的通村公路,让西边山从穷山恶水变为了金山银山。村民凭借种药材、油茶、南竹和果蔬以及发展养蜂蜜、养鸡、养羊等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条通往致富的通村公路是十年来汝城县强力推进交通大会战、城市大提质、生态大攻坚、美丽乡村大创建、农村环境大整治、农村建房大规范等活动的成果体现。


十年来,厦蓉、湘深高速公路在汝城十字形交汇,S910线县城至永丰段、G357线集龙至丰洲坳段二级公路改造竣工通车,盈岭、盈延公路建成通车,G353线县城至马桥段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共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18.5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路目标。以前的“老少边穷”地区已经成为了省际交通枢纽县,县内共有7个互通口,距离郴州、韶关、赣州只要1小时车程。


为促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民主法治进程大步迈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汝城县各级各部门下决心补齐农村教育、医疗、村集体经济“三块短板”,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城乡面貌焕发新颜。


该县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沙洲村村庄规划荣获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特别奖。全县5个片区3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如期完成,九塘江片区改造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县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及东泉江、益道江黑臭水体治理顺利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大坪、热水、三江口、暖水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试水。屠宰场整体搬迁、城乡生活垃圾生态处理等项目扎实推进,并提前两年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以前走到哪里都是一脚泥,如今汝城县城干净宽阔。”城市发展给县城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该县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扎实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油烟噪声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改造农贸市场5个,取缔马路市场3个,新增停车位723个,投放新能源共享电单车500辆,完成摩托车、电动车上牌3.3万辆。同时,该县强力推进物业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共有140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电力调度大楼交付使用,城乡通信设施提升工程、东泉变电站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坪镇坪湾村、马桥镇梓洞村等6个村农网改造如期完成,自供区全部清零,“一县一网、同网同价”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汝城县城区次干道、石泉至梓洞、井小公路绕镇线等一批断头路、民生路、产业路逐步拉通,成功创建了“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汝城县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大革命”行动,新(改)建卫生户厕4202户、农村公厕30座,拆除旱厕2000间,泉水镇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镇;高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黄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做法被《人民日报》推介,热水镇、沙洲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沙洲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汝城县也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如今,一幅政通、人和、业兴的美好画卷正在汝城大地徐徐展开,一支想干、能干、敢干的“三牛”队伍正砥砺奋进。古老的汝城,已迈上后发赶超的快车道,42万汝城人民,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在历史的新机遇面前,在新的赶考路上,汝城上下始终牢记嘱托,不负人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围绕“红色沙洲、温泉之都;中国汝城、幸福边城”发展定位,推动汝城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光伏产业


我看这十年·何造田:感恩好日子 幸福靠奋斗


在汝城县泉水镇星村村,脱贫户何造田每天来回奔忙。


今年47岁的何造田,17岁时辍学去广东一家采石场打工,不慎被炸断了右手,被村民们开玩笑称为“一把手”。生性乐观的何造田没有因此消沉,多年来,他先后到矿山上当过挑夫、到煤矿井下当过矿工,并曾外出到广东务工。但因为少了一只手,每个工种都干不长,工资也不高。


2008年,何造田回到村里,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水稻。但一年下来,两口子累得够呛,纯收入却只有8000元,只能勉强糊口,不能满足孩子读书等需求。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何造田则继续在家种田。


变化始于2014年,何造田家被划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何造田享受了医疗、教育、就业等扶贫政策的同时,镇村两级还为他提供技能培训、产业奖补和小额信贷,帮他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有了各类帮扶支持,何造田信心十足,种的田一年比一年多,到2017年达到了120亩,同时还发展了鸡、鸭、鹅、鱼等养殖产业。这一年,他净赚了5万元。


尝到产业甜头的何造田,干劲越来越足,路子越来越广,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因为忙不过来,他还经常雇请村民帮忙干活,俨然成为了群众致富带头人。


今年,何造田种植水稻140多亩,承包鱼塘20多亩,养殖鸡鸭鹅年出栏8000多羽,家里仅他一人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8万元,加上妻子、大儿子在外打工的工资,一家人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建起了一栋4层楼房,住进了400多平方米的新家,家里有两台拖拉机、两辆摩托车……何造田对今后的生活仍然有不少规划:“搭帮现在的好政策,今后我要更努力地多赚钱,带领周边乡邻致富;再建栋新楼房,买台小汽车,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


“我虽然手部残疾,但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从‘一把手’一步步成了致富的‘一把好手’,所以更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回望十年巨变,何造田感慨万千。








责编:龙潮辉

来源:郴州发布

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