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之路·我的村庄我的家】 产业领航聚力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星视界 • 资讯
2022-08-18 16:41:5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年以来,长沙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紧扣县委“123456”发展思路,在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中树标杆、立标尺、当标兵。

眼下,虽已立秋,但天气持续高温,酷暑难耐。比天气更热烈的是当地村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热情。

史文学是湖南新江生态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银龙村人。他深刻意识到“村庄美”才能“村民富”,于是带头为村庄建设捐钱捐物、宣传党的好政策、组织村民议事调和矛盾,全身心扑在家乡建设上。

史文学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党员,要起带头作用。作为企业,要勇担当,积极作为,为家乡做贡献。”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银龙村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乡贤领头作用,通过美丽庭院评选,建立道德评议机制、成立“村民议事会”等增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现从“院子、园子、屋子”到“脑子”的整体转变。现在村子越变越美,大家也越来越有干劲。

乘着这股东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如火如荼。柏油路宛如黑丝带穿村而过,青砖白墙间树影婆娑,便利店、充电桩停车场、涂作潮陈列馆等现代化基础设施遍地开花。

黄花镇银龙村党总支书记粟国超说,“原来定居在外面买了房的村民们,都愿意回到乡里,在家里盖新房,吸引10多万人来我们银龙村旅游,给村集体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银龙村以巴山子组作为辐射点、向周边8个点拓宽延伸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现如今,一个个“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宜居村庄正缓缓铺展。

黄花镇党委书记张辉说,“黄花镇紧扣‘两轮驱动、内外兼修、集中连片、由内及外、两富两有’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聚合力、强品质、重收益,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致力推动有底蕴、有梦想的‘两有’发展,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建设。”

目前,长沙县着力打造示范点、提升精品线。已高标准完成了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8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58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在开慧镇东部,有一座静谧的小山村,这里远山含黛,近水碧幽,精致的村居点缀在山水之间。而在美景之下,掩映着一块村集体经济的大蛋糕。

林永祥本在外地打工,乘着家乡建设的契机,他辞去原本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在老家经营着一家饭店,现如今,源源不断的客源和稳定的收入让他干劲十足。

开慧镇锡福村党总支书记林益明说,“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250万,来我们村的游客很多,我们村有四个饭店每天基本都是爆满,每年有一百多万营业额、四五十万收入,解决了当地一些人的就业。”

长沙县围绕共富目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重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要素,激发内生动力。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过亿元,仅今年上半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就超7000万元,真正让村民富了口袋。

一年来,长沙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粮食生产,夯实“国之大者”根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加快“四高”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院士农业,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以品质提档为契机,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主体集群化、数字化发展,实现产业生态、管理智能、要素集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收入“双增收”新模式,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者:唐枝花 梁科 刘易荣 李芸云

责编:刘思静 审核:张译丹 李欢 罗双萍

来源:长沙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专题】共富之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