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篇
十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创新驱动、开放协作、可持续发展道路,园区实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加快聚集、优质企业抢滩入驻、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产业发展成效喜人。如今,以园聚链、以链集群,桂阳高新区形成“一区三园”格局,以有色、家居、石墨新材料等“七大百亿支柱产业”发展为指引,一幅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新型工业产业画卷在拼搏中精彩擘画。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桂阳县大力实施“桂商回桂工程”,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充分发挥知名人士、经济能人等各界人士联系广泛的优势,构建引资桥梁。2017年,在东莞桂阳商会会长周劲松的牵线搭桥下,桂阳县采取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模式,引进广东家具协会合作开发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成为全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产业链整体招商落地的家居产业项目。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万亩,总投资200亿元,目前,签约企业130余家,开工落地企业70余家,已有楚荣、港艺等竣工投产企业20余家;园区建成后,将实现综合税收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5万人以上。
今年7月9日至10日,2022年桂商大会隆重举行,在外知名湘(桂)商、新桂商、拟投资桂阳客商代表,异地桂商(协)会、在桂异地商(协)会负责人等140余人齐聚桂阳。会上集中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达253.45亿元,涉及有色、家居、新能源和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其中,与湖南黄金集团签订的宝山区域绿色低碳循环新型矿山建设项目是桂商大会签约项目中金额最大的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年产值15亿元,年利税1.5亿元。“桂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矿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很看好桂阳的矿业产业发展。”项目负责人王尤安说道。
如今,桂阳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正加速发展,有色科技产业园集聚了银星、皓钰等一批实力型企业,形成了以铅、锌新材料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专业园区。
近年来,为了回馈家乡,退休之后二次创业的周世忠将他的通航事业引进桂阳,开创了湖南自主研发通航飞机的先河,也为桂阳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阳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全力以赴兴产业、强实体,工业产业发展势态较好,规模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工业园区总产值由2010年的8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38.5亿元,主导产业产值由2010年的60.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08.42亿元。桂阳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色、家居、石墨新材料等七大百亿产业齐驱并进,正阔步走进千亿产业新时代。

荷叶镇 矿区变茶乡
营商环境篇
近日,桂阳农商银行前往桂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不动产证,仅仅用了半个小时。“以前办不动产证最少3—5个工作日,来来回回要跑很多趟,现在只要半小时就能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桂阳农商银行向阳路支行行长曹韶金深有感触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阳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市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年初经第三方严格评估,桂阳县上榜湖南省“营商环境改善和社会信用建设成效明显的县”。
桂阳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桂阳县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工作机制,专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110”投诉举报中心,大力实施“护商安商”工程。桂阳县实施县级领导“结亲”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制度,安排62名县级领导、28个县直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与200余家重点企业结对帮扶,23个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营商重点任务、服务举措、监督方式撰写《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一站式”“母亲式”服务,先后获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榜单,“一件事一次办”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
桂阳率先开展“四减行动”(减材料、减时间、减程序、减跑动),实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减少40%以上。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一把手流程”,现场协调办理群众“难办事项”,群众满意率100%。并为新开办的企业免费刻制印章,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一窗并联办理”审批工程建设项目,“一套流程办完”审批企业开办,“一站集成办结”审批财产登记,并设立了企业开办专区和网上办理业务体验区,审批时限在省定基础上再压缩15%至30%。设立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赋予桂阳高新区行使118项县级权限,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派驻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两员”,推动政策第一时间落实、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打通服务企业和项目“最后一公里”,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打造持续增长强引擎。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高,市场主体数量跃上新台阶。仅今年上半年,桂阳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300余户,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10亿元,稳居中部经济百强县。
民生改善篇
凉风送爽,蝉鸣声声。在桂阳县蒙泉路桂园小区,69岁的刘中和老人正和一群老友在庭院里下象棋。“小区改造后,环境更好了,我们也愿意在院子里活动。”老刘掰着手指,细数身边的变化。桂园小区属于老城区,因建设年代较为久远,雨污未分流,小区环境不容乐观。去年底,桂园小区提质改造提上日程,管网改造、雨污分流、小区亮化等工程也陆续分步实施。如今,小区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洁净,一扫从前坑洼不平的颠簸;粉刷一新的楼宇墙裙,让一栋栋老旧的居民楼焕发出了新的神采;新安装的路灯、护栏,让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在家门口就能让北京专家看诊,真难得!”在桂阳县中医院接受诊疗的蒋定英竖起了大拇指。近年来,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桂阳紧紧围绕打造健康桂阳、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目标,引进专家团队,打造龙头医院,推动医、康、养、护深度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健康桂阳的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医疗、养老、健康管理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医疗技术也因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迅速提升。
8月8日,桂阳郡山小学施工地上,工人正在粉刷墙体,为今年9月该校能顺利开学作最后的冲刺。“珺山小学可以提供2160个学位,学校竣工后可以接收文化园校区、城南完小和蓉峰完小一部分回流的学生 。”桂阳县教育局基建股唐少青介绍说。珺山小学投入使用,将进一步缓解片区招生压力,让老城区和新城区招生进一步回归到正常轨道。近年来,桂阳县始终坚持把加快学位建设、消除大班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2018年至今,共投入资金28亿元,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6631个、高中阶段学位1100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办好办实“关键小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改善民生,桂阳始终立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力打造“幸福桂阳”民生系列品牌,深入推进“十大惠民工程”,促发展、稳就业、惠民生,让群众能安居乐业,幸福共享,幸福指数稳步提升。桂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1040元,增至2021年的42554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0213元,增至2021年的24859元。
十年砥砺奋进,展现古郡新貌。
十年逐梦振兴,实现跨越发展。
无愧今朝使命担当,不负明天伟大梦想。广大桂阳儿女正勇立时代潮头,发扬“冠军精神”,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创造下一个发展奇迹,为争创“全国百强县”而努力奋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