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新城村(一)
美丽的新城村(二)
栗塘生态农庄。
新城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谭铁光家中检测饮水安全。
在村上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议。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读政策、核算收入。
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话家常。
专访现场。
雨湖新闻网讯(记者 易阳思 陈娟 通讯员 吴湛)脱贫攻坚,需要驻村队伍的全力帮扶。有这么一位驻村干部,驻村期间,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方土地、每一家农户,工作记满了十几个笔记本,他用行动把责任担肩上、把村情记心中。他就是湘潭市人民检察院法警支队一级警督赵树其。今天,跟着记者一起来了解下他驻扎姜畲镇新城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那三年的故事。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担任新城村驻村工作队长的?当时村里是什么情况?
赵树其:2018年3月,根据市委的“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活动安排,市人民检察院结对帮扶新城村,院里100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76户173名贫困村民,由此认亲结亲。我接受组织安排,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帮扶。刚到村里时,感觉压力很大,本来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加上新城村由原力塘、西湖、古新三村合并而成,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基础薄弱,村里也没什么集体产业和收入。因刚合村,村里矛盾比较多,村支“两委”班子还不够凝聚,村级事务比较混乱,负债又重,被定为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经过我们工作队和支村“两委”一起走访了解情况,主抓支部建设和党员、村民小组长的工作,发动党员包组包户做好工作,大概过了三个月的时间,情况就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风气正了许多。
记者:驻村帮扶工作是怎么全面铺开的?
赵树其:刚到新城村时,确实心情很忐忑,接触的都是些新鲜事物,加上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担心自己难担重任。当时,我与市区镇三个驻村干部一步步、一户户实地走访,与村民群众进行深入沟通,掌握好村里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与支村两委一起制定了三年总体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
因为我们市检察院机关党委支部连续3年获评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法警支队也是全市首批“五星党支部”之一,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市里的党建标准带到村里,帮新城村的党建工作重回正轨。通过从阵地建设、制度落地、组织生活、日常管理等一步步发力,2019年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并创建四星党支部。
驻村这三年里,认得每一户的门,熟悉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心里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账,期间用掉了十几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对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门清”。记得一次区里的检查组晚上10点来查岗,在问我情况时我是对答如流,不用看本子就能随时回答出检查组提出来的问题,当时领队的督察组长还笑着说:“能做到这样,确实是花了功夫,以后新城村可以免检了。”
那时候,带领支村“两委”走访脱贫人口,反复核对信息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共有15户24人动态变化,做到了应扶尽扶和该退则退的相关规定。为14户解决住房、杂屋漏水等问题,为76户贫困户发放了鸡苗、鱼苗、饲料和药品等扶贫物资。为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一点一滴的帮扶,一天一日的积累,让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渐渐有了寻常人家的模样。
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局面,我们工作队和支村“两委”一道走访了市、区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就业局、文体局、民政局、水利局等多家单位,争资争项,在村里修建了15座水塘,拓宽乡村道路3.35公里,修缮水泥公路8公里,改善农村供电供水等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通过动员能人返乡创业,引进栗塘生态农庄后来还被评定为2019年度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培育龙虾养殖基地,发展壮大富饶土地股份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并引进犀湘木材加工厂、树脂瓦厂等企业,既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户和村民的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不懈努力,新城村各项事务都步入先进行列,2021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
记者:能跟我们分享一下驻村帮扶三年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吗?
赵树其:太多印象深刻的人与事,让我记忆犹新。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汉泉一家。他的妻子、儿媳都有精神残疾,儿子有智力障碍,当时儿媳妇还挺着大肚子,郭汉泉70多岁了仍是家里的“顶梁柱”。老人家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浑身是韧劲地生活着,我深受感动。世间苦难千万种,有人万丈光芒,有人一身铁锈,在我看来,郭汉泉就是那种会发光的人。第一次入户,见这家人各盛一碗白米饭、同吃一碗腌菜汤,心里很不是滋味。得知只有其儿子和郭汉泉老婆两人享受了低保政策,我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商量,按程序将他家里其他人一同纳入低保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帮他们减轻一点负担。后来又帮郭汉泉申请了技能培训和联系媒体做了专访,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来关心帮助。我自己垫钱帮郭汉泉购入1000尾鱼苗和100只鸡苗进行喂养,并为他寻找销路,发动亲戚朋友和单位的同志一起过来购买,有时候都供不应求了。还为其儿子介绍了一份为附近农家乐送菜的临时工,一家人每年收入也超过了五万,逐渐过上了“两荤两素”的日子。
记者:您认为新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哪里?
赵树其: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认为关键在造血。要致富先修路,三年来村里争取拓宽和修缮水泥公路指标约12公里,政府投入近300万元。其次,推进村道、美丽屋场、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治理、土地改良等工作,处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个,基本农田土壤改良项目上千亩。另外,给水渠“整容”,村里的幸福渠和胜利渠水草疯长、垃圾成堆,夏天蚊虫乱舞,通过和支村“两委”合计,砌码头、设围挡,请专人负责管理,投入近10万元。如今水清了,周边环境好了,还能为农田灌溉助上一臂之力。
每项工作都是朝着“好生活”奔头去的。如今,走进新城村,新修的道路宽敞平坦,蜿蜒的沟渠清澈见底,田间稻谷金黄,园里蔬菜青翠,一幅新农村美景图徐徐展开。新城村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嬗变。
生活环境好了,腰包也要鼓起来。现在村里有主打休闲旅游的栗塘生态农庄、有培植珍贵苗木、养殖特种水产、种植绿色瓜果蔬菜的旅游生态园,形成了集餐饮娱乐、乡村垂钓、蔬果采摘、绿地信步、民俗民宿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引进的湘潭犀湘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盘活半仙组原砖厂闲置多年的荒地32亩,为村组增收160万元。村里还因地制宜建起了龙虾养殖基地和稻稻油示范基地,规模达到400亩以上,村集体经济由2018年的不到2万到2020年突破10万大关。
记者:驻村帮扶工作很苦,期间面临过哪些困难?您觉得又收获了什么?
赵树其: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城里来到农村开展驻村工作,又不能照顾家庭,家里有三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年老病多,也算是背井离乡了。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的时候,家里三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每天关在家里,老婆在医院上班日夜颠倒。脱贫攻坚一忙起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能回家一次,可真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有时候也很想回家多陪陪家人,但又一次次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最欣慰的是苦干实干得到了群众的真心认可,我从刚来时常常在群众门前吃闭门羹的“外地人”,变成了后来群众只要一看到我就留我吃饭的“家里人”,再到结束驻村帮扶任务单位接我回去那天,群众挤满会议室舍不得我离开,觉得再苦再累心里都是甜的。如今每逢佳节,还能收到村民们发来的问候短信,心里也暖暖的。这几年获得过一些荣誉,如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等功奖励、市直机关优秀党员等,这些是党委、政府对我驻村帮扶工作的认可。
记者:未来是否会继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赵树其:新城村是我的第二故乡,很有感情,人走了,心还在这里,人也会经常回来。撤队时我是这样同乡亲们说的,也答应了村民和支村“两委”的同事,会常回家,会尽自己力所能及地去协调相关工作,如今也是这样做的。三年驻村生活,足迹遍布了新城村,对村中产业发展、村情民风、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更是了然于胸,虽然现在不再要驻村帮扶了,但服务群众的初心一直没有变,我也将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作者: 易阳思 陈娟 吴湛
责编:姜俊
来源:雨湖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