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雨湖人】曾海丰: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兵工战士
最爱大雨湖 • 要闻
2022-04-25 09:07:06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祥涵)三年脱贫攻坚,两年乡村振兴。江南工业集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曾海丰,用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退伍军人作风,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大放异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几年间,他热诚奉献,汗洒乡村,获得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今年又被评为公司标兵。

当过五年兵的曾海丰,做事标准高,速度快。大家都说他是工作上的“急性子”,工作能一天完成,绝不拖到第二天。驻村扶贫之前,他是新能源分公司的车间主任。听到公司响应党的号召,要组建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时,他第一个报了名。“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对乡村有情怀。”在公开遴选队员过程中,他这样介绍自己。

驻村帮扶的“宣贯员”

当年,曾海丰到达帮扶村后,发现开展农村基层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他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为了找到突破口,他开始积极自学各项惠民政策,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通过学习,他全面掌握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政策。同时,他积极主动与镇扶贫办、医保站、民政办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解决了许多实际难题,成为工作队中的政策“达人”。他通过日常走访介绍、组织座谈讲解等方式,在村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工作,让老百姓成为政策“明白人”。

建档立卡户唐罗生,67岁,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曾海丰了解情况后,为老唐“量身定制”了适合的帮扶措施。经过来回奔走、多方协调,曾海丰帮其争取到了金融扶贫政策,老唐通过无息贷款购买了4 头牛。一年后,他养牛收回了本钱,还将养牛规模扩大到10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老唐新种植了6亩油茶,曾海丰为其申报了种养殖产业奖补政策,保障了后续种植规模扩大的资金供应。

曾海丰三年扶贫工作即将期满时,老唐的房子也改建装修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后一次见面时,老唐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说出了感谢的话,留下了离别的泪。

困难帮扶的“有心人”

曾海丰总是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帮助建档立卡户改善家庭条件和环境,让他们重燃了美好生活的信心。

有一次在入户走访中,曾海丰了解到低保户唐和平老人的残疾证到期了,却因行动不便一直没去重新办理,可能会影响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曾海丰举一反三,对全村残疾证到期情况进行了解,发现有6人存在相似情况。他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后,自己驾车带他们到县残联重新办理了残疾证。

每年的教育补助申报,由他统筹协调,几年来都无一错漏。低保户唐永根妻子的轮椅坏了,他将自己家中闲置的轮椅送给了她。五保户唐和民危房要改造了,从地基开挖到搬家入住,他全程协助完成。低保户周继明饲养的鸡,销售困难,他积极联系身边朋友解决销售难题。低保户周地权腿脚不便,家里卫生情况较差,他隔三岔五上门协助卫生清理。驻村以来,曾海丰先后结对帮扶28户,联系帮扶53户,受到百姓的高度认可,帮扶成效有口皆碑。

产业发展的“引路者”

发展产业是帮扶工作的重点。驻村后,曾海丰“弃工学农”,帮助困难户发展自主产业。他积极组织种养殖技术培训,沉下心思学习家禽养殖、药材油茶种植等技术,培养种植户13户,养殖户17户,并全程跟踪进展情况,及时将种苗、药材送到各户。同时,积极协助申报产业奖补,兑现奖补资金3万余元,实现产值8万余元。

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项目上,他连续奋战10余天。他将车间班组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基地建设上,明确了10余名务工人员的工作范围、生产进度、技术标准,确保了项目的及时推进。参与项目的务工人员人均增收近4000元。特别在乡村振兴帮扶期间,经过他的宣传动员,全年发展药材玉竹近30亩,烟草60亩。

某天晚上,曾海丰接到了建档立卡户王勤俭的电话,了解到其家养的上百只鸡突然出现了不良状况。曾海丰二话不说,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他带好防护用品后,对养鸡现场进行了清扫,对剩余饲料残渣、粪便等污染物进行全面清理。同时,第一时间联系了县动物防疫部门。第二天,专家赶到了王勤俭家,为鸡群进行了治疗。最终在他积极帮助和协调下,鸡群得到了康复,化解了王勤俭家里的“金融危机”。    

作者:徐祥涵

责编:梅晓蕾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

专题专栏丨出彩雨湖人

专题乡村振兴·雨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