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新闻网讯 (记者 陈娟 易阳思 通讯员 吴湛)姜畲镇易建河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西端,由原易家山、建中、河头三村合并而成。该村如何由曾经的贫困村蜕变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精品乡村"和市级"示范引领村",近日,我们走进易建河村,听该村支部书记徐敢峰聊一聊村里脱贫攻坚那些事。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当选村支部书记的,当时村里情况怎样?
徐敢峰:2011年3月,我当选易家山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精准扶贫户有35户,于2014年3月建档立卡,2015年10月全部脱贫。2016年,易家山、建中、河头三村合并为易建河村。2017年3月,我当选易建河村党总支书记。当时村民收入较低,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底子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很大。但村民选了我,我就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为村民排忧解难,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我作为"班长"的职责所在。
记者:您上任后开展的扶贫措施主要有哪些?又是怎样一步步落实到村上的?
徐敢峰:把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决不能出现群众脱贫后又返贫的情况。我们必须坚决落实有关脱贫政策及相关措施,对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的、有返贫迹象的脱贫户制定重点帮扶计划,村级统筹安排。指导实施土地流转700亩,粮食产量由原先的700斤/亩增至1200斤/亩,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以河头农庄、迎春种植专业合作社、霞林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企业,通过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民通过劳务输出或者土地流转入股企业,最后以分红的方式获得回报。实施"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种粮大户,每年解决就业人数300余人。
通过各种渠道对贫因户进行帮扶,利用"一对一"帮扶,大手拉小手等工程,明确帮扶责任人,并为他们找好对口扶贫单位、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让贫因户真正能够走出困境。利用政策进行产业扶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创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职能培训指导,设立了生猪养殖基地、养鸡专业基地、茶山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鲢鱼养殖基地、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省级五星示范家庭农场等各项产业,让农民不再停留在单一的水稻种植产业,而是面向多渠道、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记者: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您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徐敢峰:群众的不理解。贫困户对一些政策的不理解,毕竟脱贫攻坚也不能立马见效,贫困户创业就业积极性不高。有一个叫邓金云的贫困户,当时对扶贫政策抱有疑虑,对村上各项扶贫工作的配合度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通过安排帮扶责任人积极上门宣传政策,上户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并按政策将其家庭成员整户纳入精准扶贫。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其在村里进行垃圾转运工作,加上这份收入,一年下来年收入可达15万元,家庭经济条件明显好转,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并为周边脱贫户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记者:您认为易建河村脱贫攻坚的成效如何?
徐敢峰:我觉得易建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效果挺好,从以前的贫困村到如今收获了这么多省市殊荣的示范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易建河村先后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特色精品乡村"、市级"示范引领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称号。集体经济增幅明显。2015年10月脱贫后,村集体经济还不到两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27.3万元,2022年力争突破40万元。 还有,脱贫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如今村里是否有进一步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
徐敢峰:当前,村里在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有村级集体企业2家(湖南宇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湘潭市华瑞包装厂),农村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2家、企事业单位13家,其中河头农庄是省级示范性农庄。湖南宇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完成投资630万元,年产值近1000万元,解决就业人数30余人。湘潭市华瑞包装厂完成投资350万元,年产值近600万元,解决就业20余人。村上以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收入10万元。
记者:易建河村还获评了省级"美丽乡村",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什么?
徐敢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给我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契机,支村两委干部工作更有激情,干事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党员示范路"为例,全体村组干部、党员以第一条"党员示范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员责任岗为样板,自发将所在地铁路沿线、国道、河堤、村道视为责任区,并将周边美丽屋场创建、美丽庭院创建、乡风文明建设等纳入其中,赋予"党员示范路"新内涵。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同时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多赢。
记者: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人或者事?
徐敢峰:我们村有许多脱贫致富的典型。比如李富湘,当时没有自己的住房,没有固定收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上级政策的大力帮扶下,利用危房改造扶助资金8万元,住进了自己的新建住房。另外,李富湘自身勤奋好学,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知识培训,利用相关扶贫政策,成立了"湘潭泽湘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42亩的桐塘水库,流转了20亩土地进行鲢鱼养殖、50亩水稻种植,年销售鱼5万多斤,全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成为我村典型的致富带头人,并解决了5户精准扶贫户的就业问题,如今李富湘一家四口的生活发生了质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这样的例子在村里还有很多。
记者:请您结合工作和生活,谈一谈对于脱贫攻坚的一些感悟。
徐敢峰:看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村民对基层工作也越来越认可,我为此感到自豪,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工作也更加有激情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让易建河村变得更加美好,是我努力的目标。
作者:陈娟 易阳思
责编:姜俊
来源:雨湖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