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耒阳之鱼乡大和
文明耒阳 • 综合
2022-03-23 23:58:59
       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让地处耒阳北乡的大和圩乡显得与众不同。从空中看,107国道在樟田圩变得平坦而又开阔,川流不息的车辆,南来北往,构成繁华的交通运输图。而道路两旁崭新的一栋栋房屋,在油菜花的包裹下交相辉映,构成了耒阳新农村建设的另一幅画卷。 


       航拍耒阳,我们来到素有鱼乡之称的大和圩乡。大和圩位于耒阳市北部,西与舂陵江交界,北与衡南县相邻,全乡总面积近80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辖10个行政村。 
       大和圩乡是一片红色热土,著名的春江铺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28年4月,为阻击国民党反动派对耒阳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工农革命军和耒阳农军,在春江铺进行了数天的殊死作战,为朱德率部上井冈,提供了极大的支援。
       航拍在舂陵江河畔,两岸青山秀水,波光粼粼。一片连着一片的油菜花、桃花,将这片山水装扮得分外艳丽。油茶林,果树,交错栽植,既绿化了紫色页岩,又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从空中看,大和圩的油菜花层次分明,一半是水田,一半是油菜花,错落有致,绚丽多姿,大和圩油菜种植面积达二万六千亩,是耒阳种植油菜最多的乡镇之一。

       紫色页岩属于一种独特的土壤,过去大和圩到处是这种裸露的山地。后来通过不懈努力,这种寸草不生的山岭,如今也是草木葱葱,一片绿色新天地。紫色页岩的治理,是大和圩真正的民生工程。几千年的土壤结构,如今华丽转身,变成一幅郁郁葱葱的丰收图。 世界万物,有弊必有利。大和圩境内的紫色页岩,土质虽然贫瘠,但该乡土壤为易风化的紫色页岩沙壤土,呈弱碱性,有效钙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吸水力强、疏松透气、最适宜种草养鱼。土壤蕴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通过山塘水库,最后养育了响誉全国的大和鱼。 


       大和鱼是大和的一张名片,也是耒阳的一张名片。这种鱼无论是草鱼还是鲢鱼,肉质都非常细嫩,松软有度,口味香醇。大和鱼极善跳跃,体态匀称修长,略呈圆筒型,体色略带淡金黄色,在阳光下发出闪闪金光,烹饪后口感肉质细嫩、味香甜美、营养丰富,堪称鱼中上品。通过进一步加工,大和鱼便成了一道名菜。在湖南省评选的一百道名菜中,大和鱼位列其中。2019年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第290号公告准予登记,依法对“耒阳大和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如今,大和鱼已走向了珠三角,成为粤菜中的佳肴。品牌效应也带动全乡4800多口山塘发展大和鱼养殖,年产大和鱼350万斤。、



       养殖和开发大和鱼,让大和鱼走向全国,一直是大和圩乡追求的目标。如今大和圩的养殖业做得风生水起,从家庭养殖到合作化养殖,从山塘到水库,大和圩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大和鱼养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文化厚重一样是大和圩的特色。随处可见的古村,彰显这里曾经的历史,而至今沿袭的滚地龙,仍是当地村民春节期间娱乐热闹的表演节目。滚地龙和耒阳其他地方的舞龙不一样,技术含量似乎更高一些,特别是道具和舞龙方式,都显示着滚地龙的特点特色。连中央电视台都在推介大和滚地龙。 
       航拍在鱼乡大和,感受着这里的巨大变迁。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这一栋栋房屋,这一片片村庄,通过不断更新改造,通过不断的美化靓化,在春天灿烂的阳光下,显得婀娜多姿,风采翩翩。 


       舂陵江大和段渡口,连接耒阳雅江村和常宁烟洲村两岸村民的出行,清晨,阳光明媚,一片片水田,一片片油菜花开,形成一道靓丽风景。这种日复一日的来往渡船,既是当地村民安全过往的见证,也是大和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如今的大和圩,交通便利,经济繁荣,鱼乡的盛景,一览无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不断变迁的鱼乡大和,在五个耒阳奋斗目标中,不懈努力!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航拍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