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了让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爱和温暖,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的教师麻小娟连续7年在学生寝室为留守儿童讲睡前故事,她用思想的光芒点亮夜空,用1001夜的故事照亮孩子的心灵。
2015年7月,麻小娟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考进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中学。她踌躇满志,希望在乡村音乐教育领域大显身手。可开学当天才知道,农村学校各科老师都缺,她得当好“万金油”。学校安排她除了教音乐,还要教数学,当班主任。
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六年级开始寄宿,父母不在身边,很多事情,只能由班主任处理。
从那以后,麻小娟开始承担更多角色,有学生晚上饿,她就给水果零食补充;有贫困学生不能及时交生活费,她就用工资垫付;学生犯错后她及时引导……
面对有些家长的不理解,麻小娟也曾经觉得委屈,情绪低落时,麻小娟想到了母校的八班教室。
毛泽东是湖南一师的校友。毛泽东背着父亲安排的粮店伙计的工作,偷偷报考了一师。他上课的地点是八班教室。
上学第一课,老师杨昌济问毛泽东志向是什么?青年毛泽东一时答不上来。刻苦学习和磨练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而且用一生来实践这个志向——改造中国与世界。
与毛主席比起来,自己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难道献身乡村教育的理想就这么容易动摇?麻小娟惭愧了。
第二天麻小娟恢复了活力。《八班教室》也成为了麻小娟重点讲的故事,从青年毛泽东学习成长的经历里,学生们知道了树立远大理想有多么重要。麻老师说:“讲故事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和学生在好故事的熏陶下一道健康成长。”
2016年下学期,麻小娟调入蔡家岗中学。学校不同了,但农村学校的属性没有变,麻小娟讲故事的独特方式也没有变。
麻小娟选择的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主题。
蔡汶君同学听了《跛子》的故事,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赵燚同学听了《神方》:“人应该学会满足,才会快乐。”
熊淑娟同学听了《我就是想要最好的》:“我遗憾的是开学班干部竞选,没有站上讲台,我其实很想竞选学习委员。以后做任何事情,应该相信自己,主动争取,勇敢突破。”
伍俊嘉同学谈《越好的关系越要如履薄冰》:“朋友之间要互相包容,不要彼此伤害。”
2019年3月的一天,麻小娟用嗓过度,声音突然哑了。夜里她在女生寝室用微弱的声音例行检查,本想跟学生说明一下情况,就听学生问:“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一边是身体的不适,一边是学生渴望的眼神。她选择了坚持讲故事。
那一晚讲的是蒋光宇创作的《不要小看30天》。
故事的最后麻老师还做了总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要小看一天天日积月累的变化,即使不算长的30天,也足以让人出现显著变化。”
后来麻小娟收到学生王灿蓉妈妈的短信,这位远在他乡务工的母亲从孩子外婆口中得知,喜欢睡懒觉的女儿在周末清晨六点半便起床,开始朗读、跳绳。母亲说:“我本以为她坚持不了,谁知道已经坚持三周了。我问女儿,怎么突然改变了?她说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30天能形成一个好习惯!”
麻老师接手现在的六(3)班才几个月,可讲故事的本事已经传给了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有一名学生上讲台分享故事。学生樊梦冉说:“听麻老师讲故事,就像是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经常不在身边,麻老师总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
麻小娟是一名90后,她毕业于鼎城区蔡家岗中学,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成为教师,她用更鲜活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又一代留守儿童的情感底色、认知发展,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每天晚上就寝前讲30分钟故事,讲了7年,这不止是麻小娟的1001个夜晚,更是千千万万基层教师年年岁岁的深情坚守。
作者:刘宏远 李采霏 戴琳 黄轶敏 胡蔓 邵惠军 贵华莉
责编:胡蔓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