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桥镇:幸福屋场建设 美了乡村富了邻里
鼎级传媒 • 视频新闻
2021-12-17 15:44:43

【导语】今年来,鼎城区石公桥镇结合自身实际,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引领幸福屋场与文旅、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实现乡村美丽、产业兴旺、农民富足。

【现场声】支部书记跟村民讲解村史馆 我们村史馆的二号展厅,主要是展示的红色基因,时代先锋,有抗美援朝老兵,抗美援越老兵,还有现在的优秀士官

【现场主持:鼎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冰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三堰口村的村支书在给大家上一堂党史教育课。三堰口村是一个拥有红色文化传承的村落,这里的革命前辈把坚守信仰、矢志不渝的红色精神传承下来,在这样的熏陶下,三堰口村攻坚克难,不断攀登,为乡村振兴发展不懈奋斗。

在三堰口村幸福屋场规划建设之初,区委党研室等后盾单位进驻并了解基本村情后,认为三堰口村红色资源丰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各类先进事迹也在当地口口相传,便向村支两委提出了建设一座村史馆的提议。

【同期】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曾世平 三堰口村这个地方是一片红色沃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是冲柳治理工程的主战场之一,人们至今对冲柳治理工程中的“三六”精神津津乐道,“三六”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每天六点上工,(下午)六点收工,每个人每天挑六方土。这些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当代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听说村里要建村史馆,大伙儿都十分支持。拥有46年党龄的三堰口村原党总支书记陈德兴毫不犹豫将自家闲置的老房子无偿捐赠出来,并主动提出承担村史馆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同期】鼎城区石公桥镇三堰口村原党总支书记 陈德兴 当时我想,作为一名老同志,我和家人商量决定把我一间老房子捐献出来给村里建立这个村史馆。建立村史馆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全家都很支持,很高兴。为了振兴乡村建设,我想发一份余热,做一点小的贡献。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建,12月9日三堰口村史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鼎城区乃至常德市的第一座村史馆。该馆坐落于三堰口村幸福屋场中心位置,毗邻文化广场和陈家祠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陈展面积28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厅,借助实物、文字、图片等丰富的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三堰口村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三堰口村农户庭院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颜值”不断提升,乡村人气越来越旺,通过幸福屋场建设,不仅加深了三堰口村文化传承,还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外出村民返乡创业。一直在市区工作的陈永红,今年便回到家乡,成立了悦皓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近1000亩土地种植水稻,目前已与精为天签订框架协议提供成品粮。陈永红还成立了永利家庭农场,打造全镇第一家集休闲、垂钓、采摘、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农庄,预计明年营业。

【同期】悦皓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永红  之前,我一直在市里工作,这两年,看到镇里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村里这个幸福屋场建设办得越来越好了,道路也变宽了,路灯也变多了,环境也清洁了,村民跳广场舞也有地方了,大家脸上笑容也多了,加上镇里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所以我决定回乡成立了水稻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还能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幸福屋场建设过程中,石公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借力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26000亩,其中常德香米产业园基地5000亩。同时,通过产业带头人带动、乡贤和在外优秀儿女支持,先后投入160万资金落地乡村振兴产业项目13个,新打造猕猴桃基地200亩、大头盖菇基地50亩、鳜鱼鳡鱼养殖基地近千亩,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同期】鼎城区石公桥镇党委书记 麻建胜 下一步,我们石公桥镇将始终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先,以“马凌航道”和“S311”省道为翼,进一步发展传统种植业和其特色水产养殖业,打造石公桥镇特色品牌,争取注册为国字号著名商标,以生态振兴为基,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打造具有石公桥特色的幸福屋场。以组织振兴为本,坚持党建引领,统一思想,夯实基础工作,以“五个到户”为抓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以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为要,挖掘利用好石公桥镇作为常德细菌战重要受害地历史,打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乡贤文化,为乡贤名人立传、出书、建馆、树碑,有针对性地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统,历史遗存,形成一批富有石公桥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

作者:陈枭 贺冰冰 程驿雯

责编:肖芳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石公桥镇专栏

专题石公桥镇专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