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紧张有序的大棚车间,马不停蹄的工人师傅……等不得、慢不得更歇不得!近日,走进汾市镇南岸村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场景跃入眼帘。
“改造前,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涨满了积水,改造后,现在路宽了,我们的出行更方便了”。村民刘明元兴奋地说。在刘家自然村通村道路现场,放眼望去,水泥、石头等物料堆放整齐,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勾挖,十几名工人在质检员的指挥下铺石砌墙。预计半个月后,宽敞平整的通组路将竣工通行。
今年5月,自市委工作队入驻后,工作队和村委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千方百计谋项目,齐心协力抓基础:
农业产业项目点燃绿色发展升级引擎。今年以来,村委坚决执行中央关于集中整治“耕地非粮化”工作部署,筹措资金20余万元将枣子园180多亩柑橘地全部流转,退果林还耕地并种植水稻;10月份又投入20余万元,对原来简易残损沟渠、道路进行升级修整改造,为今后抗旱和防涝打牢了基础;作为“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一一鸡枞菌,工作队和村委积极向上争取到了2个帮扶项目资金80余万元,再加上撬动的民间资本300余万元,建成了近4000平方米的栽培大掤,目前第一期工程所产成菇火爆上市,市场行情好,价格稳定。
基础设施项目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村里接续实施村内巷道硬化项目,全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断头路”“肠梗阻”等问题;结合创建省级卫生村要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升级改造巷道路、排水沟,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弱项,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渡头坪自然村2公里的通组公路已经完成;刘家自然村的道路硬化正紧锣密鼓实施中;停工多年的村级活动中心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数字乡村建设正有条不紊推进。
作者:罗昌
责编:蒋淑芬
来源:通讯员投稿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