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红色记忆|一把红军伞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1-11-10 17:47:54

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的红色故事温暖了中国,而在万水乡,也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红军送给村民一把“红军伞”,这把“红军伞”也一直温暖着村民的心。

这是1959年出版的《临武人民革命斗争史》,根据周光仙老人口述材料所改编,里面记载:1935年春天,细雨蒙蒙,天气还有些冷。有好几十个红军由嘉禾县塘村圩来到了万水乡白竹村,村里的老百姓谁都不怕没有走,因为他们早已听说过红军纪律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村民周正大介绍,当时红军来了后没有惊动老百姓,先是在外面,后来天亮的时候老百姓才看到了他们,于是就把红军请进家来。当时,家家户户都住了红军,住不下的就住到村祠堂里。大部队走了之后,只剩下有几个重伤员走不了,需要在这里养伤。

红军到我们村子里,老百姓不恐慌,因为有些红军是嘉禾县人,嘉禾县离我们县很近,他们讲话我们也听得懂,我们讲话他们也听得懂,所以没有恐慌。红军在我们村里,有些老百姓蛮紧张,关上鸡圈,怕他们来杀鸡、杀猪,或牵牛,但是红军说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一点都不会拿你们东西,你们有什么就给我们吃,我们不会吃好的,能吃饱就行了。村民周继明今年已有96岁,回忆起当年跟着妈妈一起给红军送饭的经历,他仍记忆犹新。

当时,物资匮乏的红军身上并没有什么干粮,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了老百姓的饭就要给钱。

周继明介绍,红军在家里吃饭也给钱的,给铜板,当时村民都没要,但是红军为了表示感谢,就送毛毯和雨伞给当地的老百姓。

住了一段时间,红军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红军帮老百姓干农活,老百姓也经常给红军送饭,帮助他们养伤。休整了一段时间,红军部队又要踏上征程,临走时,村民提出要杀猪做饭招待红军,可是红军不让村民招待,从袋子里取炒米吃。在队伍中间有一个战士病得很厉害,面黄肌瘦,他抓起一把炒米放进口中,眼里含着泪在吃。

这时候,村里一个叫周光仙的小伙子看到了,他于心不忍,便回家装了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来送给红军。刚开始,这位生病的红军战士说什么也不要,周光仙便找到了红军领导,最终,在领导的劝说下,他才把饭吃了。等到红军吃完饭,周光仙返回去拿碗,红军战士却在碗里放了一块光洋,周光仙明白这是红军战士当做饭钱的,便执意要退给红军战士,可是这名战士又推回来给周光仙,一个不肯收,一个执意给。恰好在这时集合的号声响了,红军队伍要出发了,这位战士把光洋丢在地上就跑。周光仙又捡起来追上去,硬塞进他的背包里,周光仙以为他不会再让了。无奈,这位战士从后背包里抽出一把雨伞往路边一放,急匆匆地追队伍去了,等到周光仙捡起伞想再去追的时候,战士已经跑得远远的了。

​回到家里,周光仙心里一阵感动。此后,周光仙就喜欢坐在自家门口跟村民讲起红军送他雨伞的故事,这把红军伞也成了他最珍贵的物品。

“我们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把这个故事传承下去,讲给后人听。和汝城沙州村那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有点相似,都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体现了军民鱼水之情。”现在,红军伞的故事已在当地传为佳话,并延续到现在。

一把红军伞的故事温暖了周光仙的心,也温暖了几代人,它的流传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坚守纪律初心,深得民心,我们也坚信,这些红色记忆、红色故事一定会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作者:熊慧 胡涛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