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促处理方案迭代 “大胃蛙”就地吃掉餐余垃圾
长沙经开区 • 其他
2021-10-22 16:45:48

在众多的垃圾品类中,餐余垃圾含有很多的水分与有机物,容易腐坏,产生恶臭,如果不进行专门的处理,会对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于行业难题,位于新长海星沙服务外包基地内的湖南大胃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模拟生物“胃袋”,对餐余垃圾实现就地处理。

设备入户 简化餐余垃圾处理流程

在湖南大胃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该公司生产的小型湿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大小仅比家中常见垃圾桶大两圈。其使用十分简单,通电后直接将餐余垃圾倒入设备,就可将垃圾降解处理变成有机肥,减量率达到了95%以上。

“我们最新的一代设备,比这台设备还要小两圈,基本就是一个垃圾桶大小。”湖南大胃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涂竣钦介绍,大胃蛙湿垃圾处置设备,是以日本垃圾处理技术为基础,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成果,通过设备自动控制降解仓内的温度、湿度和溶氧量,仿制动物胃的消化功能,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环境和降解消化条件,使用微生物降解菌群,将90%至95%的餐厨垃圾降解消化后转化为热能、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气体的形式无害化排入空中,仅产出5%至10%的有机肥。其中,用来消化降解的微生物菌群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经过30年精心培育筛选而来,是设备最核心的技术壁垒。

餐余垃圾处理作为垃圾分类处理难题,行业中已有不少解决方案,有些方案同样节能环保,也能够有效对餐余垃圾实现降解,但大部分必须采用大型设备统一处理,这就要求居民倾倒餐余垃圾时要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运输过程中也必须采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否则就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大胃蛙设备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小型化和就地处理两个方面,垃圾处理设备能够进入普通居民家中,就意味着餐余垃圾处理流程大大简化,垃圾刚刚产生,居民就能随手将垃圾丢入设备完成处理。这样一来,省去了后续专车运输、集中处理等过程,不仅环保高效,也解决了垃圾产量日益增长与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大大提升了城市垃圾处理效率。

入驻长沙 计划在园区开设厂区

除了入户式的小型设备,“大胃蛙”还能够投放在企事业单位、机关食堂、商业综合体、社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地。据介绍,这种集中处理站的“大胃蛙”设备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同一台机器实现了IC智能卡、扫码、人脸识别三种投放垃圾的方式,其中IC智能卡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老年人只要拿着一元硬币大小的智能卡,就能轻松投放垃圾。

涂竣钦透露,目前公司已与长沙经开区、长沙县达成了合作协议,首先由县城管局引进并落地在长龙街道。未来,在长沙经开区、长沙县的街头巷尾马上就能够看到大胃蛙处理设备。

实际上,在餐余垃圾处理领域,“大胃蛙”品牌已不是“新兵”,在上海,拥有多项专利和知识产权,“大胃蛙”设备已成为全新垃圾处理方式的典范。“我们开办湖南大胃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希望大胃蛙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在长沙经开区开办设备制造工厂。”作为“大胃蛙”品牌创始人之一,涂竣钦告诉记者,大胃蛙成立之初,创始人团队就期望使用新技术为垃圾处理行业做出贡献。因此,在上海等地取得成效,验证了“大胃蛙”模式的可行性后,他们就马不停蹄进行扩展,期望将“大胃蛙”带到更多的地区。

“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涂竣钦说,垃圾处理是一项与政府紧密相关的行业,公司坐落的长海数码中心大楼是长沙经开区内唯一一座既能享受长沙县优惠政策,又能享受长沙经开区优惠政策的楼宇,新长海企业服务站是一座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加上“大胃蛙”独有的技术优势,湖南大胃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必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产经周刊)

责编:陈琪

来源:新湖南长沙经开区工作站

专题经开“园”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