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分析丨三个关键词诠释北斗峰会为何“火出圈”
智慧湘阴 • 测试1
2021-09-19 18:38:33

9月16日至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主题为“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单从主题看,此次峰会至少有这三个关键词:高、范、用,这也与观潮君梳理的舆论聚焦点相一致。

 

  关键词一:高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出,“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生俱来的“高大上”气质,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求是网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本次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观潮君还记得,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如此重要的峰会,自然也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学习强国、环球网、国际在线等中央媒体纷纷聚焦报道,引发广泛转载,提升了峰会的影响力。比如,16日-17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刊发刊播《习近平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致贺信》《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开幕》后,迅速引发全网转载,关注量达到万余篇次。新浪、网易、今日头条等商业网站及客户端集体弹窗推送,并在首页置顶推介。

 
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8日10时,全网“峰会”相关信息共7万余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上#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 18亿次,讨论 4万余条。
 
央视频、焦点短视频、红网时刻、华声在线、新湖南、芒果云、潇湘晨报、新浪、腾讯、网易、百度、一点资讯、搜狐、快手、虎牙、映客等20余家主流网媒及商业平台进行联动直播,吸引1100余万网民同时在线观看,累计观看人数超6138.2万人次。

 
时刻新闻、观潮的螃蟹、经武门论道、侃财邦、长沙晚报等本地媒体及自媒体通过深度述评、系列评论、视频评论、短评、快评等,推出《北斗峰会系列评④丨辉映“三高四新”的响亮答卷》《青年说•双语视评|Hello 北斗》《三湘时评 | “北斗”来了,湖南下一个“谷”还远吗?》等,深入解读此次峰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认为这是湖南和长沙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一周年交出的响亮答卷。
 
 关键词二:范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出,“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由此可见,北斗系统的初心,就是要国际化,要有国际范。于是,多语种宣传报道成为此次峰会的“标配”。
 
人民日报、新华社、CGTN、国际在线、环球时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红网、新湖南、长沙发布等10余家官方脸书和推特账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峰会开幕式等推出40余篇英语、法语、日语、菲律宾语、孟加拉语、马来西亚语、塞尔维亚语等多语种作品,面向海外传播峰会现场盛况、北斗导航卫星运用等,扩大了峰会国际影响力。
 
人民日报、CGTN、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等刊文《Xi Jinping congratulates International Summit on BDS Applications》,在推特等平台推介宣传。


国际在线用塞尔维亚语、马来西亚语、克罗地亚语、菲律宾语等多语种报道峰会开幕盛况。
 

红网时刻推出“三语海报”系列融媒体作品,用中、英、西三种语言看北斗“智慧”。新湖南英语主播走进峰会现场,拉近世界与峰会的距离。



路透社英文网、联合早报等境外媒体以及凤凰卫视、香港商报、大公报等港媒也纷纷关注。


 关键词三:用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出,“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本次峰会是以市场化、产业化的规模应用为主。除了峰会论坛,还设置了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览。因此,北斗系统应用成果和发展前景受到了舆论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新华网、红网、新湖南等近40家媒体,深入长沙相关企业集中采访,推出《长沙抢抓北斗创新应用先机,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产业正在加速培育壮大》《北斗高精度定位解决共享单车停车乱象》等百余篇报道,关注长沙作为北斗科学技术策源地、创新平台集聚地、科技应用示范区等的相关应用实践。
 
各媒体大量创作生产图解、海报、视频、音频、VR、H5、动漫、手绘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向网民展示、科普北斗应用。比如,红网策划的“田老师说北斗”系列短视频,用生活化的故事阐释北斗应用,网友称“很接地气”。潇湘晨报《这是我们干过最拽的事:甄嬛不哭、杨过不苦、杰克不死,改写三大虐恋剧》,被网民点赞“脑洞大”,创意十足。

 
“北斗+交通运输”“北斗+农林牧渔”“北斗+智能生态”等应用场景“百花齐放”,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深有体会,纷纷在微博、微信、抖音、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参与评论互动。网民主要观点有:一是认为峰会让大众更关注和了解北斗的应用功能和前景,感受到“北斗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期待北斗应用能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二是认为峰会展示了中国北斗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点赞湖南和长沙一马当先,是北斗技术创新的核心策源地、北斗创新应用的示范区、北斗应用推广的新高地。

 
@杨建国评论称:这场峰会,让更多人感受到北斗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让更多人在熟悉北斗技术的应用场景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长江评论:北斗实习“规模应用”,根本原因是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即北斗三号系统级试验床。在5G“助攻”下,卫星和地面网融合,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让“北斗”定位能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的精度。
 
@百花香帅评论称:湖南是北斗技术创新的核心策源地,湖南是北斗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湖南是北斗应用推广的新高地。无论是锻造还是舞动“北斗”这绝世利器,湖南都一马当先手。

结 语

为什么是湖南?
为什么在长沙?

观潮君发现,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举办地,也引发舆论关注与热议。新浪微博上,话题#北斗应用湖南为什么领先#聚集大量网友讨论,总阅读量达5.3亿。主流媒体刊发《“湘”拥北斗,千亿产业集群正崛起》《“湘”拥北斗,看湖南如何打造“中国北斗产业新名片”》《借势北斗 湖南当有更大作为》《北斗创新融合的湖湘力量》等大量解读文章,分析原因和背景。

 
在《大国重器“北斗”的第一次国际性峰会,为何落户湖南?》一文中,观潮君也曾梳理分析了几点原因:其一,湖南是北斗技术创新的核心策源地,不缺人才!其二,湖南是北斗创新应用的示范区,不缺政策!其三,湖南是北斗应用推广的新高地,不缺干劲!
 
中工网等众多媒体指出,北斗系统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湘籍航天领军人物,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就是益阳南县人。国防科技大学1994年就组建了北斗团队,完整见证北斗系统建设全过程,为北斗系统研发了众多核心系统、突破了数十项关键核心技术,是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人民网认为,湖南是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域之一,省会长沙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技术策源地和核心技术支撑地,上百家“北斗+”企业在此集聚而今,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千亿产业集群,正在长沙逐渐成型。
 
湖南提出,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0亿元,确立实施灾害监测预警与指挥调度、警用卫星定位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建设等北斗大规模深化应用10大工程。观潮君相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斗建设应用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致本次峰会贺信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的“湖南名片”将更加闪亮。




来源:观潮的螃蟹


责编:许姝琳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