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耒阳之南乡公平
文明耒阳 • 综合
2021-09-16 09:55:45


公平,耒阳南乡之南。

一望无边的田园,阳光普照,稻穗飘香。金色的浪花,如潮一般涌动。山与水,垌与村,笔挺的公路,成熟的稻谷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工笔画。

从高空看,金黄的田园,一片连着一片,一垄挨着一垄,一村连着一村,一环扣着一环,尽显灿烂辉煌。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秋日盛景下的这片山水,稻香十里,魅力无限。

航拍耒阳,我们今天来到素有南乡之称的公平圩镇。

公平圩南与永兴县接壤,东临耒水黄市,西与太平圩交界,北面是小水镇。全镇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人口五万。

这是一片古老土地,这是一片传奇山水。

被誉为湘南第一圩的公平圩,拥有数百年商贸历史,鼎盛时期,这里曾经聚集上万人买卖交易。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流慢慢减少。

红色故事在这里传承。湘南起义,朱德率工农革命军最先进入耒阳的就是公平圩。一大批公平人前赴后继,为理想信仰流血牺牲。如今,公平圩这块设立的碑石,仍可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对红色的传承。

古老的公平圩镇,历史厚重,文化脉搏生生不息。

这是公平圩镇华南村,一个古老的村庄,传统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红色文化在这里传承,革命烈曾广从等一批仁人志士,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

这是公平圩镇石湾村。明清建筑随处可见,屋檐微翘,层次分明。中间相拥的,是一个正厅屋。一幅幅对联,将这里妆扮得古色古香。石湾村至今仍保存七栋这类房屋。从结构看,整体房屋排列有序,建筑风格布局一致,装饰画栋雕梁。

从这幅"大学传家"对联门楣可以看出,石湾村对儒家文化的极为推崇。据传中兴名臣曾国藩曾到这里募捐,曾氏的儒传家学,在这里正统传播,文化历久而弥新。

这是白鹭村。白鹭来兮,文脉悠长。由于现代化建筑的兴建,今天的白鹭村已经旧貌换新颜,但古老的房屋,仍可窥视其轮廓,恢宏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据说曾经的白鹭村,其建筑风格远胜永兴板梁古村。

类似白鹭这种古村,在公平圩镇还有不少。如万金头、横塘湾等,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类古村已渐渐消失。房屋消失,文化却是生生不息。

古村、古桥、古泉、古树构成公平圩镇悠久历史的古韵风彩。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这首唐诗的意境,恰好可以印证公平圩镇的悠久历史。

厚重的文化,让公平圩镇充满传奇。

如今,在时代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公平圩镇续写着新的传奇。

油茶是公平圩镇传统产业,飘香的油茶,如今在古老的油茶林山地上重新焕发生机。这是横冲油茶林基地,新栽的二万多亩油茶林,将这片山岭装扮得一片深绿。挂满果实的油茶林,摇曳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来自广西的投资商,他看中的是洲泉村这片近千亩的黄色土地,栽种野生中草药。如今,已经到了收割季节,挖掘机在土地上挖掘,一根根粗壮的野生药材,正源源不断挖出来。这种药材适合在贫黄土地生长,在公平圩镇发展潜力广阔。

这是暮群村朝天椒生产基地,这种树枝矮辣椒朝上生长的产品,非常适宜生产剁辣椒,由于市场前景广阔,这个辣椒生产企业已成功跻身驰名商标品牌。

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走进洲泉村这片新农村示范点,虽然一些房屋仍在加紧建设,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的房屋,布局合理,外观漂亮。池塘、花草、楼阁有机融合,呈现一派农村新天地。

乡镇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发展重点。

濒临竹海旅游专线旁边的龙形水库,是公平圩镇一座小一型水库。镶嵌在竹林中的这座水库,水面狭长,碧绿万顷。翠色将水库包裹得严严实实,公路将水库环形围绕。置身这里,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一望无垠的竹林,让人惬意万分。而水库另一旁的京广澳高速,车辆奔驰而过。不远处,就是高速公路收费站,这种便利的交通,为龙形水库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久居城市的人走进这里,或观光或垂钓,或成为连接蔡伦竹海的驿站。

暮冲水库,是公平圩镇另一座小一型水库。这个位于山岭上的水库,水质一流,是耒阳不可多见的直接饮用水源。这个平均深度达30多米的水库,碧波浩淼,据说一百多斤重的鱼类深藏水底。这个位于暮群村的优质水库,将是垂钓者的天堂。

一座长长的高架桥,从大山深处一直连绵开来,从桐树村,到暮群村。高速列车南来北往,穿梭在这片土地上。一边是崭新漂亮的村舍,一边是奔驰而过的高铁。天地之间,田园之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和谐天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乡公平圩镇,凭着自己独特的悠久文化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凭着坚定的发展理念,在"五个耒阳"奋斗目标中,一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曹富蓉 王斌 朱晖 )


责编:许文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航拍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