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职中变化 见证教育发展
龙源临武 • 要闻
2019-12-19 09:32:5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县立足教体强县建设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学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走进县职业中专,通过县职业中专的发展变化,来感受七十年来,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

以上这几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县职业中专各项基础设施都十分的落后,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学生宿舍都十分的简陋。如今,走进县职业中专新校区,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映入眼帘,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齐全,新校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与老照片中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县职业中专校长 袁金武:

我是1994年,毕业就分到了临武职中,当时临武职中的情况就是到处一个是杂草丛生,路是黄泥巴路,学生宿舍、教学楼都是陈旧,教学楼它是当年的五七干校,也就是1976年所建成的。

袁金武是县职业中专的第6任校长,亲身经历了县职业中专多个历史性时刻,更见证了县职业中专的蜕变。

职业中专校长 袁金武:

刚开始接手的时候生源不足,老师又缺乏,当时的生源我们的一个高峰期只有345个,至于学生的实训设备基本上是用我们原来买的那个老电视机,当时我们只有两个计算机房,当时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还有一个就是园林,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就是会计,职业教育它作为这个新型的教育,社会上对这个教育来说也是不够理解,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校舍还是陈旧落后,第三个我们在办学上还是没有凸显特色,没有吸引力。

与袁金武一样,见证县职业中专巨大变化的还有无数个职中人,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近四十年的李哲雄,回忆起当年工作时的场景也满是感慨。

县职业中专后勤人员 李哲雄:

来的时候就是两间瓦房、两间茅房,最深刻的就是冬天那个水好难搞,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电都没有,都是自己发的电,特别是冬天结冰的时候最困难,最困难的就是那个时候,当时路又不好走,(每次来上班都是走路来?)对,走路来,走路大概要1个小时。

除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也让不少教师印象深刻。

职业中专老师 罗方元:

只是一个理论教学,也没存在什么真正实际的一个操作,当时没有一点设备,可以说零设备,教学是纯理论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或者在黑板上上电脑课,或是打些字,打字当时是有一些比如说学习机,拿学习机子,或者画一些纸键盘,让学生去摸键盘,给学生一点简短的可以接触这方面的东西。

回忆起原来的老校区,袁金武感慨万千,任职期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变化。袁金武告诉记者,县职业中专的老校舍是上世纪的老建筑,空间狭小局促,硬件设施非常落后,由于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许多新专业没有条件开设,学校生源也越来越少。

2017年,县委县政府将县职业中专的发展列入民生工程,并启动了职业中专改扩建项目。今年十月,改扩建后的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新建了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旅游专业、园林专业、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以及玉石专业等实训室,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县职业中专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充分反映了县职业中专的发展变迁,更凸显了我县现代化教育的优越条件。

县职业中专校长 袁金武:

现在我们有六个专业,在2015年,我们结合我们地方产业特色开办了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在2017年,我们又开办了旅游专业,开办了新的专业对于学校进行提质改造,前来咨询报名的学生比以往成倍的在增加。

舞蹈老师 陈倬萍:

我在这个学校是担任一名舞蹈老师,之前舞蹈室的环境呢非常的简陋,但是今年学校非常重视舞蹈这块,所以加大了对舞蹈室的投资,舞蹈室现在的规模就与专业的舞蹈室的规模一致,给学生和老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上课氛围。

从1983年的职业高中,到1998年改为职业中专、从原来教职员工只有56人发展到现在的121人、从原来的单一的专业到现在的六个专业,可以说,县职业中专的发展蒸蒸日上,专业不断丰富,就业率不断提升,师资力量不断壮大,也让新一代的学子们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感受到了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县职业中专校长 袁金武:

就业这一块,从2017年到2018年,来我们这洽谈校企合作的有20几家,我们就择优录取了4家,一个是我们当地的企业东佳电子,久森新能源,另外我们也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选择了华为的以诺,TCL的通力两家进行校企合作,每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

从“一只粉笔”一本“书”,到现在电子设备教学,从教学设备的简单匮乏到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更新丰富,从“教书”到“育人”,县职业中专的巨大变化,我们有目共睹,而这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也相信,临武的教育事业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 刘娟娟

责编:胡成浩

来源: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