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的足迹。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深临武人民对于本地红色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为临武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目前,我县许多红色文化资源面临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导致损坏、遗失等情况。为了保护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县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提出了《挖掘临武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建议。
金江镇龙口山自然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1946年5月,范卓、王淑兰受组织委派,假扮夫妻从桂阳来到了龙口山村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1947年7月,根据湖南省工委的指示,范卓、徐行等人成立临桂嘉工委。1948年12月,范卓、毛允明、王荐贤秘密组建了临武县工作委员会,县工委机关设在东区龙口山学堂(曹汉清家旧址)内。
曹汉清的孙子曹海生介绍, 范卓回忆录里记载了1946年他跟王淑兰来到了龙口山,在龙口山开展地下革命的情况。当时,因为交通信息比较闭塞,没有消息来源,他们就通过买报纸来了解国内的发展形势。
临武有龙口山、小湾、汾市、沙田、城区五个党支部,党员80多人,各地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
“这里不仅是临武县的工委旧址,也是临桂嘉的工委旧址。所有的会议都是在这里开展的,然后通过会议传达到各个党支部,再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临武县工委在临武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工委旧址以及范卓、王淑兰的住所虽然还保留,但因为年久失修,房屋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损坏,房屋内部的陈设大部分也没有得到很好保留。
曹海生告诉记者,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吹日晒,旧址墙壁上已经开始风化。还有窗户承受梁,也受到长时间的腐化,很容易造成塌陷。
我县是湘南起义响应地之一,红色资源丰富,涌现出了袁痴、林树成、李芙、杜家俊、唐代文、贺辉廷、傅昌表等一批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1927年11月,开国第一上将萧克在临武找到中国共产党,恢复了党组织;长征时期,红军兵分五路七天过境临武;解放战争时期,贝溪起义、秀龙寺起义、范卓与王淑兰创建的龙口山地下交通站等,无不彰显着临武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旧址、历史文物等都面临着年久失修损坏的危险。
铺下村村支部委员黄发良介绍,黄琼林的故居年久失修,房屋结构很多都已经腐烂、朽掉了,目前保留的只有一些他用过的书柜、桌子,还有他读书时候的箱子。
傅昌表侄子傅乐多认为,仅仅依靠自己的财力来修缮革命遗址是不够的,保护好革命的资源、历史资源,这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告慰和尊重。
目前,我县市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仅有4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革命文物及以上级别保护单位空白。萧克将军秘密联络点、大塘庵秘密据点、斗水坪苏维埃政府旧址、唐代文故居(汾市支部旧址)等等尚未列入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武水坦下苏维埃政府旧址、汾市苏维埃旧址等许多红色旅游资源仍然未被挖掘。
“据我了解,很多重要的一些革命遗址、革命事件,都没有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比如合隆泰茶楼,1927年萧克将军到这里恢复党组织,在这里住了半个月,这个县级文保单位的牌子都一直还没有挂,包括这里面发生的一些历史事迹,一些宣传展板介绍都没有。包括龙口山,那里是我们临武县工委的旧址所在,它领导了我们临武的秀龙岩起义、贝溪起义。但是同样的,它也没有被纳入县级保护单位,任何的修缮,包括它的陈列这些都没有去收集挖掘和管理。”县政协委员陈学认为,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加大保护力度,把红色基因真正有效地传承下去。
“我建议把我们临武有纪念意义的,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历史遗址,和重要的历史文物、红色人物故事、红色遗址,通过党史部门、组织部门、文物部门,一起合力把它挖掘整理出来,形成我们临武的党史教育基地,让我们临武人学习我们临武革命历史、斗争史,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陈学建议,以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临武革命历史陈列馆、申报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申报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为抓手,将“红”“绿”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助推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瞻仰革命旧址、追忆红色岁月,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故事,在回望历史中淬炼忠诚信仰,在重温光荣传统中集聚前行的力量。希望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能进一步挖掘临武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振兴。
作者:胡恒珲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