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是湖南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打响“耕地保卫战”和“节约集约用地攻坚战”,实施科技强农、政策促农等措施,推动粮食生产扩面增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打响耕地保卫战 实现藏粮于地
近年,我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耕地管控、建设、激励等方面着力加强保护;通过旱地改造水田、补充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面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抛荒问题,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组建12个粮食生产指导督导组深入乡村田间地块全面摸排耕地抛荒、“非粮化”信息,对抛荒年限、原因、承包到户责任人建立台账,对长年撂荒的耕地,乡村请专门人员翻耕,同时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复种,对群众不愿意种则由村集体代种、村干部带头种或者流转给大户种。积极推进复耕耕地全面复种,耕地条件较差的高岸田改种旱粮,低洼田种植莲藕等水生作物,严格管控区耕地种植棉花等非食用农作物。
我市实现连续22年耕地占补平衡。2021年,水稻面积达102万亩,较上年增加3.2万亩。预计今年粮食总量超过50万吨,除满足本市人口需求外,还可输出商品粮24万吨,为保障国家“米袋子”安全作贡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推动藏粮于技
藏粮于技,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增产提质,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我市强化科技助农,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抓好早稻集中育秧。大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集中育秧,全市早稻专业化商品化集中育秧面积11.3万亩(大田),带动全市种植早稻36.53万。二是开展双季稻生产示范,在新市镇、马水镇、淝田镇、大市镇、小水镇创建5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早稻总面积5.17万亩,晚稻5.66万亩,实行“双季稻轮作(早专晚优)”,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2021年7月,省专家组对我市2021年 “双季稻轮作(早专晚优)模式暨优质稻米产业化万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早稻亩产增收15%达到523公斤。
三是提升机械化水平。以办点示范、为机育秧、大户购机、技术指导为抓手,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全市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4个、示范面积3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81.5%。
四是开展农技服务。整合组织市、乡(镇)两级农技人员300多名,开展送农技上门服务活动,确保每个村、每个育秧点、每个种粮大户有农技人员,每个乡、村双季稻示范点有技术团队,对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统防统治、测土配方、发展优质稻等环节开展点对点的服务与农技培训,既解决老百姓农技后顾之忧,又达到传帮带效果。
强化政策引导保障 促进藏粮于民
近年,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出台了《耒阳市2021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意见》,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及丘块责任制,形成市委、市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主责,农户主体的齐抓共管格局;出台了《耒阳市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安排5000万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从20个方面支持奖励农民种粮,对抛荒治理、种粮、集中育秧、农机作业、科学示范均有奖励补贴,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和科学种粮水平。其中,市财政安排水稻种子购买资金1057万元,采购水稻种子21.8万公斤,免费发放给农户;安排耕地抛荒整治资金600万元,引导全市治理抛荒耕地3.5万亩。同时,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建设、受污耕地利用等项目资金,用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复种,助推全市抛荒耕地复耕复种。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粮食生产问题紧系民生。当前,我市坚持目标导向,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争创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王颖)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