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黄小华:深山里的“拓荒牛”
视外桃源 • 桃源
2021-07-27 12:35: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7日讯(戴艳红 李明 张铭齐)“山上种‘绿金’、山下长‘黄金’、山窝里的小区暖人心。”如今的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是人人艳羡的边贸新村。然而,十三年前,这里却是一个没路、没桥、没楼房的“三无村”。是谁让山村迎来巨变?是村支书黄小华。四年军旅练就一身正气,创业多年不忘回报山村,“拓荒牛”扛起了“致富梦”。

桃安村,地处雪峰山余脉,与沅陵、安化交界,位置偏远。十多年前,村里一穷二白。虫鸣鸟叫声声入耳,唯独缺少人声。老人孩子相依为命,唯独没有青年。盖着树皮的木屋,摇摇欲坠;弯曲陡峭的山路,没有尽头。青山苍翠欲滴潺潺流淌大自然的春风没有迟到,但发展的春风却似乎慢了不止一拍。穷则思变,村民们想到了黄小华。2008年,村里换届,当过四年兵、作风正派的黄小华被选举为村支书。当时,黄小华已经退伍二十多年,在外经商风生水起,他会回来吗?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作为一名党员,这里的老百姓相信我,就回来了,既然当到这个支书了,那就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为这个地方发展。”


桃安村山多,全村3万亩的土地上,山林就有2.8万亩。山,是桃安村发展路上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让荒山变宝盆?2014年,黄小华决定拓荒,带领村民发展茶园。可计划一提出,村民们心里却打起了鼓:山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要是不成该怎么办?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不愿意呢,我们通过把他们带出去看呀,参观外面的这些产业,看到效益,再回来一户户的下户做工作。”

村民们本来就看好黄小华,在消除顾虑后,大家都不再反对。现在,站在桃安村海拔900多米的山头往下看,一茬一茬的茶园错落有致、长势良好。去年头茶开采,效益不错,年销售额就达到了30多万,“荒山坡”变成了“绿银行”。

桃源县饮春茶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颖春:“预计,三年之后,所有的茶园能够丰产,预计的产量在三到四吨,产值能够到四百多万,贫困户(脱贫户)的分红,包括所有股东土地流转的分红,(总共)每年应该能达到100万以上。”

桃安村地少,耕地面积只有1000多亩。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无限的价值。村里的致富能人张钢岩种植的食用菌,给了黄小华巨大的启发。详细了解食用菌的效益情况后,黄小华做通张钢岩的思想工作,让他当起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种植食用菌。如今,村里已经建起了50亩的食用菌基地,带动了800多名村民增收。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村民廖大林:“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用出外东奔西跑打工,每天,我和老婆吃完早饭就过来做事,一年可以搞到两三万块钱。

除了茶园和食用菌,黄小华还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了400亩玉竹、50亩罗汉果、200亩锥栗,山地平地立体开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十年前的195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0元。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村民谢发远:“以前净是木房,搭的小偏偏,就像搭的棚一样的,原来是没楼房的,而今你看,我们这里到处是楼房了。

眼前这一片楼宇林立的山窝,是桃安村面貌变化最大的地方。村民侯银生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住在大山顶上,木板支起的房子,东倒西歪,有的地方盖的瓦片,有的地方盖的树皮,冬不遮风,夏不避雨,住得人心惶惶。2017年,黄小华用活易地搬迁政策,让众多像侯银生一样的村民搬进了安全又舒适的新家。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村民侯银生:“那想都想不到,这个房子好,我觉得很舒服,快活就是。

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在黄小华的努力下,现在的桃安村,不光建起了村民小区,还建起了为民服务中心、小学、农业公司、休闲广场。电网实现了全面升级,河道实现了全面改造,全村13.5公里主干道,也全部实现了硬化和亮化。不光如此,就连组级公路,也硬化了10公里,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村民谢发远:“原来我们这里的路是山区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没有打这个硬化路,是村里这几年黄支书经手,才打了这个硬化路。这个河道的清理,边上的护栏,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里,现在的变化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桃源县西安镇桃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有一份力量发一分光,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当了这个支书,我肯定带领老百姓致富,为乡村振兴再做贡献。


作者:戴艳红 李明 张铭齐

责编:戴艳红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