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方县第五次党代会以来,中方县委、县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摇直上,全县发展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亮丽了,服务保障丰富了,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了,前进道路越走越宽广。
未来五年,前景可期。在中方县第六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中方县融媒体中心从今天起推出《辉煌的五年——喜迎中方县第六次党代会》专栏,全景式展现近年来中方的改革探索、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成就。今天刊发脱贫攻坚篇:《百姓满意的中方答卷》
辉煌的五年•喜迎中方县第六次党代会
系列报道之一脱贫攻坚篇:
百姓满意的中方答卷
——中方县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纪实
一条条直通家门的康庄大道、一座座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一个个助农致富的扶贫产业、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灿烂笑脸……
八年的脱贫攻坚战,雪峰山下的中方县,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用一个个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发展成果,汇聚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中方答卷:
2017年,中方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11月,中方县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2户39917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荣获“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连续三年荣获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县”,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届县委、县政府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团结和带领全县29万人民,以万众一心、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信心,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八个包干:誓把贫困山头攻下来!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方县委创新建设“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专职副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一线执行总指挥”、第一副组长,全体县级领导披挂上阵、靠前指挥,更在2014年发布“全县动员令”,以军令状管理推行“八个包干”措施,即:对在职县级领导实行联点包干、行业包干责任制,对县直部门实行行业扶贫包干、驻村帮扶包干、结对帮扶包干责任制,对乡村两级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能人党员包户责任制。
有“军令状”,更有“尖刀连”。中方县坚持党建引领,精心选派脱贫攻坚“四支队伍”, 80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任驻村帮扶“第一责任人”、89名副职任驻村帮扶指导员,328名机关党员干部组建134支工作队驻村帮扶,4565名机关党员干部与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1360余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村党员与4200余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打通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将精准扶贫变为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集中“一线指挥部”和“四支队伍”的智慧,从国家帮扶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依据群众意愿和需求制定帮扶措施,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措施,直接瞄准“靶心”,切实提高帮扶效果。
五个一批:找准脱贫的致富路径
拔“穷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324亿元,统筹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4大扶贫产业,发展产业扶贫项目693个,带动39917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开发就业岗位3万余个,建设扶贫车间17个,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7647人,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称号。
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以“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为重点,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同步跟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计划,让1009户、3840名贫困人口走出深山、入住新居。
换“穷业”,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护林员扶贫特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旅游等生态扶贫项目,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823万元,带动3489户10467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345元,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治“穷志”,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以贫困学生资助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为重点,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全县先后落实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普惠性资助64439人次6381万元,义务教育无一人因贫辍学。
揭“穷底”,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聚焦 “五类对象”,推进“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切实守住防范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底线。先后落实低保兜底对象补助246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8902万元,特困供养人员补助2570万元,临时救助208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2287万元。
巩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
中方县率先脱贫摘帽后,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原则不动摇,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把防返贫与奔小康统筹起来,精心制定和实施《中方县脱贫摘帽成果三年巩固提升行动方案》,致力于构建稳定脱贫、同步小康的长效机制。2020年,中方县被确定为全省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试点县之一。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方县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县负总责、乡村为主、部门参与、精准帮扶”的要求,以严防返贫致贫为底线,以防贫监测预警为主线,探索创新分类识别、防贫监测预警、动态管理、常态化帮扶、治理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贫保险、严防返贫致贫考核等七大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方县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的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县脱贫群众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7647人,同比增长12%,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至每人每年12556.39元,涨幅为816.28%,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战双胜”,全县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更高、底色更足、成色更亮,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小康: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出门有文化广场,出行有城乡公交,看病有卫生室,购物有便民服务中心……现在的农村已经变得和城市一个模样了!”在铜湾镇和村村综合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谈起村里的变化个个喜笑颜开。
得益于精准扶贫好政策,中方县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发展短板。8年来,全县高标准建成130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29所村卫生室,完成71所农村中小学校改建,解决11.64万群众安全饮水,完成1249.984里乡、村、组级公路……
全县实现了安全饮水、用电保障、城乡客运一体化、信息网络、住房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六个到村到户全覆盖,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脱贫群众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正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一个感压器五毛钱,手脚麻利的一天能赚100元,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块。”在泸阳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户梁冬菊出门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园区的扶贫车间。梁冬菊笑呵呵地说:“收入年年涨,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舒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如今的中方县,所有农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绝对贫困全面消除,2020年,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明显改善率达99.9%,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一致认可。
行走在中方县的田间地头,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脱贫群众的欢声笑语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多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励志追梦的青春中方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再次扬帆起航,踏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作者:杨捷灵 向爱毛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