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史称晃州、晃县,1956年成立自治县后简称新晃县。它地处湖南西部,沅水一级支流㵲水中游,东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西接贵州省镇远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靠贵州省万山特区。南北宽42.3公里,东西长52.5公里,全县面积1508平方公里。2020年全县总人口25万余人,其中侗族占80.13%,汉族占12.44%,苗族占7.07%,另有土家、瑶、蒙古、藏等23个少数民族。新晃是典型的山地地貌。东南、西南和北部地势高,东北地势偏低,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雪峰山脉以西,武陵山脉以南,属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高原地相清晰,山区特色明显。海拔大多在400~800米之间,东南部最高点天雷山海拔1136.3米,连接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4座,构成东南屏障;西南部的美岩坡海拔1101.5米,连接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形成主体山脉;北部武陵山余脉由北向南缓缓降至㵲水河,波洲镇江口村海拔最低,仅287.7米,这一区域属沅水平原。境内水系发达,有270条大河小溪交织在崇山峻岭之中。㵲水是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省福泉县,由西向东横贯县境。㵲水支流平溪、西溪、龙溪以及经芷江县流入清水江的中和溪蜿蜒在山地之间。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山地气候明显,温和而湿润,植被极其丰富,原生态丛林遍布全境,可谓鸟入林无影,人入林无踪。新晃历史悠久。1987年考古发现,境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标志着距今10~5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从夏商周秦汉至唐宋元明清,均有居民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从芷江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废厅置晃县。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2月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晃县城(姚竣程 摄)
新晃地处华东、中原通往西南要道,史称“滇黔咽喉”。流经境内的㵲水,是千百年来连接外界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上达贵州省镇远县、黄平县;下通洪江、常德、长沙、汉口等地码头。县城龙溪口市场自明代开埠,是湘西黔东农副产品和江浙湖广商品的主要集散地,清代称之为湘西三大商埠之一,民国时期有“小武汉”之称。过境驿道,自唐代起就是京城通往云、贵的主要官道,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曾在此驻足。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知名人物程潜、王文华、王天培等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动历史活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长征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了生死大战;抗战时期,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沈从文、曾昭伦等文化名流在此留下光辉的印迹。
富有家国情怀的新晃人民素有反抗反动统治的光荣传统,历史上曾爆发或策应过农民起义。清末民初,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新晃有志青年远涉重洋寻求真理,将先进文化传入侗乡山寨。在辛亥革命、护国讨袁、五四运动近代民主革命的各阶段中都有新晃人站在历史洪流的潮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她“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晃人民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侗乡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升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剿匪反霸和抗美援朝运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艰难实践,终于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党领导新晃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书写了壮丽的诗篇,涌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孕育了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它激励着新晃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抒写更加华彩的中国梦新晃篇章。
责编:杨贵琴
来源:新晃小城故事微信公众号
专题【专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