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热血澎湃的青年,17岁时离别家乡,奔赴苏俄,立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誓言;他是功勋卓著的将领,驰骋疆场,运筹帷幄,34岁就进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层;他是英年早逝的领袖,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为党和人民倾尽了最后一份心血。一步一个足印,在整整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和缔造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汨罗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本台联合任弼时纪念馆、市委党史研究室,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骆驼精神——任弼时的革命故事》。带您走近人民领袖任弼时,感受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今天播出第二集——求学莫斯科。
【解说】1921年4月至5月,任弼时和其他赴莫斯科留学的外国语学社学员们陆续启程,并与刘少奇、罗亦农、萧劲光等一同成为东方大学中国班第一批学员,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同期声】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主任 邹水清:任弼时当时化妆成一个理发师,从上海出发,经过日本长崎,东北,和海参崴,还要坐长时间的汽车经过西伯利亚。由于路途上面的艰苦,吃也就吃点黑面包,在路途上就感冒了,发烧,当时被白匪滞留了达两个多月,直到8月份的时候才到莫斯科。
【解说】在莫斯科,任弼时拥有了自己的俄文名字“布林斯基”,也是在这时,他将本名由任培国改为任弼时。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列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参加远东会议、为列宁守灵、匮乏的物质生活等等特殊经历,都成为任弼时独特的人生财富。1922年12月7日,任弼时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虽然远离祖国,但他时时心系故土,期待着学到一身扎实本领,回国投入实际工作。
【同期声】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主任 邹水清:任弼时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去苏俄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然后回国以后开展革命运动。
【解说】1924 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共两党均感干部奇缺,在莫斯科受训的任弼时等东大学生更是一批宝贝。1924年5月,李大钊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任弼时等11 人开始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并出席了会议。三年深造,任弼时等人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回归故土,投身于火热的实际革命工作、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时间也日益临近了。
【记者出镜】在我等身边是一幅名叫《红场立志》的画,画中右边的人物是任弼时,左边是他的堂兄任作民。这是在回国前夕,任弼时前来拜谒列宁墓,在红场上,任作民问他:“你已经决定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了吗?”20岁的任弼时眼神平静,语气铿锵有力地回答道:“决定了。”
一审:柳勤进
二审:刘晓元
三审:刘胜丹
作者:任可 胡清 刘胜丹
责编:柳勤进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