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芷江红色足迹
芷江,是一座华夏民族扬眉吐气的抗战受降名城,也是一座热血浸染的长征圣地。在两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中,红二、六军团在芷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之歌。
上坪红军烈士塔
1935年11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下,在完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道路和掩护策应的战略任务后,奉命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2月28日、29日,红二、六军团先后进入芷江县境。30日红六军团进驻县城黄甲街一带,31日红二军团进驻冷水铺一带,分别在宝庆会馆、胡家大院设立临时指挥部。
红二、六军团进驻芷江后,形势十分严峻。敌李觉、陶广纵队尾随而来,前途艰险。一路恶战,又值冰雪冻路,队伍疲惫不堪,伤亡失散增多。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1936年新年伊始,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在冷水铺富溪屯胡家大院,及时召开政治干部会议。任弼时主持,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省委与军团师以上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持续到傍晚,检查了长征突围中的政治工作,纠正了不愿向西转移的错误倾向。通过新年战斗动员,提出在西南地区湘黔边以决战的胜利创建新苏区的战略任务。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的召开,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念,鼓舞了斗志,明确了西进方向,因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彪炳史册。
国民党“追剿”军急于邀功请赏,李觉、陶广纵队沿芷晃公路尾随追击,给红二、六军团造成极大威胁。1月4日,在龙溪口春和瑞商号里,红二、六军团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起芷江便水战役,回戈一击歼灭紧随之敌16师,以赢得战略主动。
便水集镇三面环山,南有㵲水,中通一线,乃湘黔咽喉之“锁钥”。
黄甲街
飞雪漫舞,天寒路冻。5日中午,敌16师渡过浮桥,分南中北三路突进,中路战斗率先打响。5日下午4时,红六军团设伏部队,从高山密林直冲而下,一举歼灭敌先头部队。敌93团迅速撤回牛屎垅,占领了南北两侧的岩坳、云寨坡高地,继而控制了尖坡、撑架坡、茅庵界三个制高点。至此,红军设伏歼敌方案无法实现,前线指挥随机应变,计划将敌压入上坪至新店坪一线包围歼灭。红军虽处不利地势,仍组织敢死队,正面强取两侧制高点,取得了牛屎垅战斗的彻底胜利。5日下午6时,北路红军由贺龙率领,红4师10团、11团分别从敌92团阵地郑家垅、95团的桂竹山和营盘界发起攻击。红4师参谋长金承忠、11团团长覃耀楚、代理团长朱少伯前赴后继,壮烈牺牲。
6日上午,红军48团发起尖坡攻击战,将敌赶下山头,红50团进攻控制主峰撑架坡的敌114团,战斗异常激烈,红47团及时增援,红51团奉令侧翼包抄,相继占领云山界、花棚,一路杀向新华、三里桥开阔地带。此时,敌63师374团,15师57旅一部相继赶到,红51团寡不敌众,退回磴上,遭敌便衣队偷袭,团长贺庆积身处险境,在王震的救援下方得脱险。下午4时,红军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便水战役历时三天两夜,是红二、六军团长征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歼敌千余人。严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阻延了敌军的追击。红军得以从容转向石阡休整,宣告国民党歼灭红军于湘西的企图彻底破产。
便水战役暮山坪旧址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1966年,上坪人民公社将牛屎垅战场附近的红军100多具遗骨集中至上坪大队石灰坳山顶,修建了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2013年12月,在“上坪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基础上,上坪乡党委、政府将岩禾塘、荷叶塘等地红军烈士遗骨移入集中安葬,扩建为“上坪红军烈士陵园”,改“红军烈士纪念塔”为“红军烈士纪念碑”,以慰藉忠魂,启迪后人。如今,上坪红军烈士陵园成为了党员和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经考证,芷江有以“便水战役遗址群”为代表的红军长征遗址16处,有以“黄甲街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旧址7处,有以“上坪红军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纪念碑、纪念塔、烈士陵园、烈士墓等11处。目前,芷江县委县政府将按照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积极申报建设芷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将在文物本体基础上实施全面复原陈列,并将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作为芷江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芷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受降纪念馆
“横断澧水与沅江,红旗猎猎耀三湘。声东击西行千里,戴月披星走夜郎。”萧克将军的诗,正是红二、六军团出湘入黔的真实写照。85年前刻骨铭心的一段血色记忆,注定成为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必将永远激励芷江38万侗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千年古城、和平名城、特色侗城、美丽边城、幸福小城”的美好蓝图,继续新的长征!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㵲水两岸的湘黔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作者:湘黔㵲水媒体行采访团报道
责编:黄胤文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