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㵲水变迁 喜迎建党百年】 新晃:红色基因代代传 长征精神谱新章
芷江融媒 • 时政
2021-06-11 17:06:02

553名新晃籍和在这片土地牺牲的烈士,长眠在曾是湘黔边境最大的红色革命教育主题公园——新晃县龙溪烈士公园,看着有名字的、无名字的墓碑,仿佛就能看到当年他们在侗乡播下革命火种,前赴后继铸就红色丰碑的身影。㵲水潺潺,春意阑珊,苍松翠柏尤在,白云青山不改,这庄严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日日夜夜穆然肃立,于峰峦叠翠之巅俯瞰夜郎故地。碑记台上,萧克将军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彰显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新晃县城

新晃位于湖南省最西部,虽地处偏僻,但革命火种早已点亮了侗乡夜空,许多仁人志士很早就受到革命进步思想的熏陶,投身革命,救国救民,中华民族每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晃热血勇士不畏生死的身影,他们的英雄事迹,也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晃县(新晃旧称,下同)数十名青年就外出求学,成为追求真理,践行信仰的先驱。大革命时期,唐伯赓、田嘉敏、姚伯阳、姚季卿、杨先泽、杨国屏等进步青年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1927年,唐伯赓、田嘉敏、姚伯阳、姚季卿等人先后回到家乡,在晃县、芷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却遭到反动当局的杀害,相继英勇就义。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铮铮铁骨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他们是新晃的骄傲,他们是侗乡的楷模,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龙溪古镇

波光荡漾的舞水河沿新晃县城蜿蜒流淌,人们在龙溪汇入舞水河的入口处集结成市,形成了清同治年间曾繁荣一时及“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龙溪口市场,也建成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高楼连着高楼,屋檐挨着屋檐的明清窨子屋,成为中国东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合璧的历史见证,它的水上商务流通开发,比汉代张骞开辟西域还早了1000多年。

龙溪古镇

1936年元月2日――9日,贺龙元帅率领的红二、六军团过境晃州时,就驻兵于龙溪口中,并在龙溪口的“春和瑞”商号里召开了有名的“龙溪口会议”,部署了在新晃、芷江交界打击追兵的“便水战役”。

根椐《红军长征过晃县大事记》中记载:“1936年元月3日红二军团团直与红六师分别由芷江三里桥、新店坪经波洲、新店、塘坎上、晃州、岩坳、龙滩坪抵达龙溪口。分驻塘坎上、甘家桥、大湾罗、毛溪、水洞、白岩湾、新民、杨家桥、大树湾、石坞溪、土地坳、坳背罗等地。任弼时、贺龙首长驻龙溪口春和瑞商号楼上,军团司令部亦设于此。” 

红军驻下后,到处刷写标语口“不拉夫、不扰民”、“保护民族工商业”、“打倒土豪劣绅”等等,还上演街头戏,唱红军歌,把个龙溪口搞得热火朝天,贺老总还亲自上街扫雪和老百姓谈家常、摆龙门阵,还在临走之际,与春和瑞隔壁“济荣华”盐号的老板贺定荣以“家门”相认,贺定荣深受感染,召开商民会议为红军筹集军饷8000多银元,贺龙也把自己使用的一把紫红色搪瓷茶壶赠与贺定荣留念。贺定荣将茶壶视为珍宝,文革中冒着风险保存了下来,后交给省博物馆,成为传统教育的见证实物。

龙溪古镇

1月4日,红军在万寿宫召开宣传大会,贺龙、任弼时、张子意亲自演讲,当即就有200多个侗族男儿参加了红军。

5日下午,为阻击尾追之敌,红军在芷江、晃县交界处打响便水战役,经此一役,毙伤敌军近千人。巍巍雄狮过青山,千百忠魂送征程,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遏制了敌人穷追的步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使大部队得以往黔东转移,续写长征的不朽篇章。

风雨桥

新晃是一方红色热土,从大革命开始,中华民族每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都有着新晃革命先烈不畏生死的身影,他们的红色事迹,在侗乡广为流传。今天虽然硝烟和战火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长征精神不会泯灭,长征魂必定永垂不朽。新晃全县上下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续写革命老区发展新篇章,在乡村振兴上干出新成效,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新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新作为。


作者:芷江融媒体中心

责编:明毅 汪大庆

来源:湘黔㵲水媒体行采访团

专题喜看㵲水变迁 喜迎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