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回复的一条条答疑信息,课后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赛前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指导……在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正是学校基础课部英语教师王小玲的真实工作写照。十八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媒,用责任与热爱诠释着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知识传授者蜕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她以持续的陪伴与付出,为无数学生点亮了通往未来的灯。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育人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王小玲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她连续九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获评学校第九届“师德标兵”,两次获评“优秀党员”。2022年,在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教育实践,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与生活,充分展现出一名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与育人担当。
精研教学创新,勤耕育人实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王小玲始终秉持的职业信念。自入校以来,她坚守教学一线,承担了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她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学银在线平台,打造高效互动课堂。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持续的创新实践,她多次在各级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佳绩。2022年,她主持的湖南省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高职实用英语》,深入探索模块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新模式,构建“课前发布任务——课中创设情境——课后拓展资源”的完整教学闭环,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
她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规律与学生特点,教学风格生动亲切、富有感染力,深受学生喜爱,每学期学生评教分数始终保持在98分左右。有学生在评教反馈中动情地写道:“王老师的课,不仅教我们语法和单词,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尊重、坚持与责任。她常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品德是立身的根基’,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她的课堂,因始终贯穿着知识的传授与人格的塑造而充满生命力。
王小玲微课视频片段
潜心教研科研,反哺课堂教学
王小玲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她的课堂,因科研而更有深度;她的科研,因教学而更有温度。
十八年来,她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省级课题七项,参与课题研究十余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15本。
她积极投身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获奖。2025年,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比赛,斩获全国特等奖和湖南省特等奖。备赛期间,她带领学生争分夺秒,长时间工作到深夜。“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拿到奖项,哪怕只是简单一句‘老师我懂了’,一切都值得。”在她眼中,比奖项更珍贵的,是学生逐渐建立的学习自信与对知识的渴求。
指导学生参加短视频比赛获湖南省特等奖
以爱为舟育桃李,不忘初心点明灯
在学生眼中,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有学生在竞赛获奖后动情地说:“王老师,是您让我相信,努力真的会有奇迹。在我备赛最艰难的时候,我一度想要放弃,是您陪我在备赛办公室熬到深夜,一遍遍地帮我打磨讲稿,反复排练。您说的‘站上舞台,你就是光的使者’,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王小玲始终坚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指导学生竞赛时,她关注的不仅是成绩,更是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她坚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点亮一程,照亮一生。
被问及何以坚持十八年如一日地付出,她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她看来,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教师应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十八年来,王小玲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坚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敬爱。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为舟、以语为桨,在职业教育的航道上,载着更多学子驶向理想的彼岸。
王小玲生活照
作者:杨柳(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