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中的衡东】《挑担茶叶上北京》彭友胜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
衡东发布 • 时政
2021-05-20 16:07:56


衡东融媒5月20日讯(融媒体记者 边冬宇 文惠芳(试用))“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你要问我是哪一个哟,毛主席的故乡人。”这首充满湖南民歌风味的《挑担茶叶上北京》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风靡全国,传唱至今。歌中以朴实的文字,欢快的曲调讲述了彭友胜与毛泽东主席深厚的革命情谊。本期《歌声中的衡东》栏目让我们探访给毛主席送了十八年茶叶的彭友胜与毛主席的感人故事。

5月17日,夏雨初歇,记者来到三樟镇柴山洲,寻找《挑担茶叶上北京》背后的故事。柴山洲地势低平,空气清新,记者穿绕萦回小道,不远处,彭友胜的墓冢映入眼帘。墓有石栏相围,水泥盖面,东面墓碑上刻有一副对联“挂剑掀戈除弊政,徒上风水讨群号”,墓前还刻有“辛亥革命新军四十九标标代表”的字样。山风拂树影,仿佛向我们讲述那段悠久又值得铭记的历史。

1911年10月22日,武昌起义成功后,同盟会在湖南分会处也发动了一次大起义,年仅27岁的军队副班长彭友胜带队指挥攻打长沙北门,同时还率领部队在长沙城内“打了一大圈”,直至长沙完全解放。在城外另一头,刚满18岁的毛泽东看到后,满腔热血,毅然弃笔从戎。彭友胜见到身材魁梧、眼神坚定的毛泽东,不知为什么,彭友胜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关照,让他睡自己的上铺。刚开始彭友胜还以为毛泽东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来当兵的,经过相处后,彭友胜发现了毛泽东的与众不同,因为毛泽东不仅对许多事情有着独到的见解,似乎还对带兵颇有心得,彭友胜心里觉得这个青年将来一定有番大作为。

第二年,毛泽东对彭友胜说,准备离开军营,回学校继续读书。彭友胜知道毛泽东是干大事的人,就没有难为他,还为他置办了送别的酒菜,临行时,彭友胜还将自省吃俭用的两块银洋送给毛泽东。

十多年后,北伐战争兴起,彭友胜在广州又见到了毛泽东。当时彭友胜已经升任排长,毛泽东是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邀请彭友胜跟着他干,彭友胜说自己是个大老粗,帮不了什么忙。后来,面对内战,他热血已灭,心如死灰,弃军回乡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隔绝多年的彭友胜再次听到毛主席的消息,内心激动不已,请人代笔写了封信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回了一封300字的信,彭友胜把这几百字背的滚瓜烂熟。

彭友胜惦记着毛泽东,他知道毛泽东爱喝茶,为表感谢,便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种茶树。

柴山洲村村委委员夏文斌说:“彭友胜是粟子港人,这个地方现在叫柴山洲。小时候上学,老师组织我们清明节去扫他的墓,老师讲彭友胜与毛主席参加革命新军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友胜老人亲自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联络他们之间的感情,彭友胜每年清明节之前都会采摘最新鲜的茶叶邮寄给毛主席品尝,一寄就是十八年。”

20世纪60年代,白诚仁谱曲、叶蔚林作词创作了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充满湖南民歌风味的《挑担茶叶上北京》被广泛传唱,朴实的文字,欢快的曲调,饱含着彭友胜与毛主席的深厚的革命情谊。

这首歌传唱至今,虽然彭友胜老人已离开多年,但他与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一直流传。三樟镇为了纪念彭友胜,把发展茶园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抓手。柴山洲村村支两委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茶园经济,茶园以彭友胜的名字命名为“友胜茶园”,坐落在他的墓冢不远处。

柴山洲村村委委员夏文斌信心满满说:“这个茶园以彭友胜的名字命名,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带动经济及旅游,所以村集体经济开发了友胜茶园。我们村支两委有信心打造好以及管理好这个项目,带动老百姓真正致富。”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欢快的歌曲下,村干部们精神抖擞,干劲十足,表示要继续弘扬“三牛”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一核两副”、“三园九链”现代化新衡东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责编:刘兰娟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专栏】歌声中的衡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