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临武客户端10月31日讯(记者 李艳玲)
一纸证书,能为一个省份的产业梦想注入多大能量?
近日,湖南临武传来重磅消息:鸡脚山锂矿拿到了“探转采”锂矿采矿证,有效期长达30年。这不仅是临武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关键突破,更是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一次重要实践。
破冰“探转采”,破的是什么?
“探转采”这三个字,在矿业领域向来是道难关。它意味着项目从勘探阶段的“可能性”,正式迈入开采运营的“确定性”。这道关隘,往往卡住了不少优质资源的开发进程。
“采矿证”落地,何以解临武“探转采”之渴?
鸡脚山锂矿的“破冰”,其意义远超单个项目本身。它是新《矿产资源法》“权证分离”制度的一次生动实践。
通过专业评估,探矿权得以直接转为采矿权,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时间,为全国同类矿产资源的高效、合规开发蹚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新路。这破除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冰”;这激活的,是矿产资源要素高效流转的“一池春水”。
鸡脚山之“大”,大在何处?
鸡脚山锂矿的“大”,直观体现在其资源体量上:4.9亿吨锂矿石,324万吨碳酸锂当量,全国同类矿石类型资源储量最大锂矿。规划年开采规模2000万吨,年产8万吨碳酸锂,产能稳居行业前列。
但其真正的“大”,更在于其战略布局。项目采用的“采、选、冶一体化”模式,旨在打通从资源到材料的全链条。这意味着,临武在获取锂这一战略资源时,追求的不仅仅是“挖出来”,更是要“用得好”,将资源禀赋牢牢锁在省内产业链中,为企业构建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筑牢“资源根基”。这步棋,下的是长远发展、集群发展的“大格局”。
绿色与效益,如何兼得?
资源开发,常伴生态之忧。鸡脚山矿的探索,试图给出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答案。
其“先露天后地下”的开采规划,体现了科学开发的可持续性。更引人注目的是,企业同步启动全球领先的锂渣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其采用的酸法新工艺,不仅能减少渣量、提高回收率,更能同步回收氟、钾、铷、铯等高价值金属,同时实现成本降低。
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宣告:绿色开发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新的效益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这为困扰行业的锂渣处理难题,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临武方案”。
一张证背后的产业雄心
这张采矿证,是制度创新的成果,是技术突破的体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它标志着临武在战略性资源开发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注入了强劲的“临武动能”。
放眼未来,当资源“快车道”遇上产业“新赛道”,鸡脚山锂矿的启航,无疑值得期待。这张“牌照”背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李艳玲
责编:蒋淑芬
一审:蒋淑芬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