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提前来袭,传播风险攀升,这份防护提醒请立刻收好
01
认识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典型症状: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和头痛。
流感发病率高,全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高风险人群: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
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说话、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可引起感染。
02
流感季如何科学应对?
1、加强个人防护
在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主动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无洗手条件时用75%酒精免洗消毒剂消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2、保持卫生习惯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扩散,不随意用手触摸眼鼻口;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定期对门把手、手机、键盘等高频接触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3、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重症发生风险最有效的手段。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不同年份流行的毒株往往存在差异,所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03
出现流感症状怎么做?
及早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居家休息:患者最好居家休息,减少与家人、同事的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孕产妇等。
科学用药: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法维拉韦等,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但需遵医嘱。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责编:曹向潮
一审:龚端翔
二审:段跃新
三审:曹庆华
来源:新化疾控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