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职业教育的土壤中深扎根、结硕果?近期,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从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深研细磨,到全校学生的“广学热议”内化于心,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园里“带着热气”全面覆盖、落地生根。
精研深磨:让理论精准“融”入课堂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确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准、生动、有效地融入教学,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会。备课会不再是简单的文件传达,而是激烈的思想碰撞。各教研室围绕如何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与“水利强国”的专业使命相结合展开深度研讨。
“对于水利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把‘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守护江河安澜的职业责任联系起来,让理论照进现实,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概论课教研室的一名教师分享道。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致力于将全会精神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足了“功课”。
!/ignore-error/1) 集体备课会现场
集体备课会现场
广学热议:让信念在青年心中“燃”起来
随着教师们准备就绪,一场覆盖全校各年级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潮迅速掀起。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系统引导下,学生们深刻领会了全会精神的时代内涵与重大意义。课堂讲授、主题班会、小组讨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变成了与自身专业和未来息息相关的生动实践。
!/ignore-error/1) 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报道
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报道
“之前觉得国家治理很宏大,但老师讲解后,我明白了它就像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未来就是保障‘水安全’的那颗关键螺丝钉。”一名水利工程专业大一新生感慨道。即将奔赴岗位的大三学生则更加坚定了信念:“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从懵懂新生到准毕业生,全会精神正转化为他们技能报国的坚定志向和内在驱动。
教与学的同频共振:绘就立德树人同心圆
此次从“教”到“学”的全链条、系列化学习活动,生动展现了该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实效。它并非孤立的两个环节,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的“精研深磨”确保了理论传授的深度与准度,为“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学生的“广学热议”及其产生的思想共鸣与行动自觉,则是“教”的成效最直接的体现。
这一“教”与“学”的同频共振,成功地将国家战略与职业教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紧密相连,绘就了立德树人的最大同心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更多德技并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水利英才,让理论之泉持续润泽技能沃土,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作者:谢费斯(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