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湖湘潮涌:解码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密码
你好衡阳县 • 推荐
2025-09-23 16:09:20

当张家界武陵源的峰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当岳麓书院的银杏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当湘江两岸的工程机械臂在夜幕下划出璀璨弧光,这片被《禹贡》称为“荆州南境”的土地,正以“三高四新”战略为笔,在长江经济带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传奇。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的数据背后,是湖湘儿女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的磅礴力量。

千年积淀铸就精神脊梁从炎帝神农氏在株洲尝百草的远古传说,到舜帝南巡崩葬九嶷山的悲壮史诗;从屈原在汨罗江畔写下《离骚》的千古绝唱,到贾谊在长沙王太傅任上开创楚辞研究的学术传统,湖南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以49克的重量挑战着现代纺织技术的极限;里耶秦简的3.7万枚竹简,完整记录了秦代县级政权的运作体系;岳麓书院“道南正脉”的匾额,见证着湖湘学派与中原理学的深度融合。

这种文化积淀孕育出独特的湖湘精神。王夫之“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曾国藩“血诚明强”的治军理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放胸襟,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浪潮中迸发出惊人能量。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这种精神的时代回响。如今,这种精神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湘江新区聚集的20余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长沙经开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8.3件,都在诉说着湖湘文化的现代传承。

 

传统与新兴的交响乐章在三一重工18号厂房里,5G技术让每台设备都拥有“数字孪生”;中联重科打造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正在刷新中国制造的高度。这些场景勾勒出湖南制造业的升级轨迹:2024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2.7%,成为稳增长的“压舱石”。更值得关注的是,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突破50%,标志着产业含“新”量持续提升。

农业大省的传统优势正在转化为现代动能。宁乡花猪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将瘦肉率从42%提升至58%;永州蔬菜出口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2025年前8个月农业机械出口增长95.5%的亮眼数据,印证着“鱼米之乡”的国际化步伐。在服务业领域,长沙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张家界旅游列车推出的自助餐服务,让“山水经济”焕发新活力。

 

科技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湘江科学城的规划图上,15个重大科创项目正在拔节生长。这里不仅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每秒20亿亿次的算力支撑,更构建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生态。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5%,反映出资本对创新赛道的青睐。在生物医药领域,圣湘生物研发的呼吸道多联检产品,将检测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90分钟;在轨道交通领域,中车株机研制的全球首列智轨电车,已在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运营。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湖南通过“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培育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等科技领军人物。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全省经营主体突破764万户,“四上”企业达6.02万家,这些市场细胞中涌动着创新活力:长沙景嘉微电子研发的GPU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湘潭宏大真空的真空镀膜设备占据国内市场70%份额。

 

内陆省份的全球视野当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货机频繁起降,当城陵矶港的集装箱班轮驶向太平洋,湖南正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局限中突围。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非洲大陆,湖南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吸引120家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在东南亚市场,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车参与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建设,成为“中国制造”的生动注脚。

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文化层面,湖南卫视的《歌手》节目吸引全球32国歌手参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聚集的1400余家企业,正在构建“文化+科技”的出海新模式。在教育领域,湖南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的联合研究院,已培养博士生127名,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发展成果的共享图景在衡阳市珠晖区,新建的“爱晚”老年学校里,老人们正在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在怀化市通道县,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在长沙市开福区,通过“城市更新”改造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327部,惠及居民1.2万人。这些场景折射出湖南发展的民生底色:2024年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新建普惠性托位4.15万个,31.68万名新生儿接受免费疾病筛查。

绿色发展同样关乎民生福祉。湘西州花垣县的“锰三角”治理,让曾经污水横流的矿区变身生态公园;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候鸟食堂”项目,使越冬水鸟数量突破30万只。这些转变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提供了湖南方案。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湖南的发展轨迹犹如湘江之水,既有洞庭湖的浩荡奔涌,也有支流溪涧的灵动婉转。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的跨越,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转变,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创产业强省”的升级,湖南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新的传奇。当秋日的阳光洒在岳麓山的枫叶上,这片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土地,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未来。


责编:王亚玲

来源:衡阳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你好 蒸阳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