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 衡久流传】发展成就篇(一):山清水秀 打造乡村洁美新图景
衡东发布 • 时政
2021-05-15 16:57:10

衡东融媒5月15日讯(融媒体记者 刘星野)盛夏白莲镇马房村,一条平坦整洁的沥青公路引人注目,道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迎风摇曳。……从“过去“一穷二白”蝶变成现在“山清水秀”的“全国文明村”,折射出我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在这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邻里友爱画卷的背后,处处体现着县委、县政府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智慧和魄力。

每天早上起床后,家住马房村的村民向志龙总会习惯性地拿起扫帚清扫庭院,整理院落里的花草,再将垃圾分类装好,随后直奔村旁设置的垃圾回收点,分类扔进垃圾箱内。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整齐摆放着垃圾桶。

向志龙说,他现在已养成了每天早上打扫卫生的习惯,现在大家搞卫生相当认真,村里环境非常好,住得非常舒服,心里非常高兴。

白莲镇马房村党总支书记向莲生介绍,目前村里有三名保洁员,有垃圾转运车,有回收垃圾桶,每组都建设了环卫房,每家每户张贴了环卫村规民约,房前屋后50米以内卫生环境由村民自己负责,村里面每月每季进行换位评比,大家对这个环卫意识有很大的提高,由过去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人人参与爱惜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后,白莲镇马房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观念转变,农村到处变美了,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赢好的一场硬仗,事关群众根本福祉。

据了解,今年我县248个村(社区)已全部将农村人居环境村民日常行为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规民约100%全覆盖,同时合理确定政府、村集体和农户责任,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义务,实现“门前三包”制度、户评制度和垃圾分类,开展“大评小奖”;基本建立政府引导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使村民真正成为农村环境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机制达到80%。

房前屋后净不净、乡村环境美不美、人民幸福高不高,事关人居环境整治的底色和成色。近年来,我县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按照“打造亮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整乡推进战略,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绿化美化、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程来抓,久久为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县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目前,全县17个乡镇都配备了保洁收集车辆、垃圾池、压缩式中转站、垃圾中转车。全年累计收集运转农村生活垃圾9.85万余吨,日均清运垃圾341.5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2020年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县拥有马房村、白莲村、宋坪村、潭泊村、堰桥村、岭茶村等6个特色精品村;73个美丽宜居村;169个干净整洁村,白莲、高湖、杨桥、甘溪等乡镇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如今,漫步在衡东大地,美丽宜居的乡村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的足音铿锵有力。下一步,衡东还将继续以建设大美乡村为目标,注重当地特色文化、特色建筑保护和传承,全面整治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填埋点;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设施垃圾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村庄品位,讲好衡东故事。

作者:刘星野

责编:杨波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特刊】百炼成钢 衡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