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镇造物志”是汨罗市融媒体中心2025年推出的多形态纪实系列,以“解码乡镇经济密码”为叙事内核,通过“轻量化传播+短视频场景化表达”的融媒体思维,呈现汨罗15个乡镇企业的产业突围路径、人才造血机制与文化活态传承。
从一双手工洞洞鞋的全球化之旅,到深山泉水的“华丽”转身,我们试图以“一物一产业”的真实视角回答:
汨罗基层如何生动实践乡村振兴?内陆乡镇如何凭“小物”撬动“大振兴”?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王洁 林子坤)9月10日,李玉葵和工人们正忙着制作新一批月饼。和面、拌馅、压模、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与普通月饼不同,这一次,她们将石斛融入了月饼中。
石斛月饼
“这批月饼的原材料是由铁皮石斛、铁皮石斛花、花生、瓜子、芝麻等12种原材料组成的,里面没有加糖,吃起来更健康。”拿起刚出炉的月饼,李玉葵热情地介绍道。继开发出了石斛馒头、石斛粽子后,随着中秋节临近,她又开始制作石斛月饼。 产品经过推广,现在的订单每天都有一百多个。
李玉葵在玉池山上的石斛基地
今年3月,因在深山中与兰花和石斛“较劲”五年,44岁的李玉葵被汨罗融媒体的一篇报道“挖”了出来,还得了个“折腾姐”的称号。“本来我躺平得好好的,被你们给挖出来了。”她笑着说。五年时间里,她在玉池山上成功培育出50多亩石斛,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但李玉葵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她希望能逐步实现心中的“石斛宇宙”,“我一直想让自己种的石斛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李玉葵的故事经过报道后,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刘霞。“我看了报道后觉得玉葵这种执着的精神非常可贵,我很想结识一下,就去看了她的种植基地。”刘霞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研究,看到报道后深受触动,主动联系上了李玉葵。“铁皮石斛是不容易种植成功的,她能坚持下来,并且小有成就,实在不容易。 ” 在实地参观完李玉葵的石斛基地后,刘霞感叹道。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刘霞(右)参观石斛基地
就这样,两位既脚踏实地又心怀梦想的女性在大山深处一见如故。李玉葵的“石斛宇宙”也迎来了“最强辅助”。“如果没有她,我可能就一直待在山里闭门造车。现在,我们和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了为期两年的铁皮石斛研发合同。”李玉葵说。
有了同行者的支持,李玉葵更有底气继续“折腾”了。“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方向更明确,心里更有底了。”她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高校的助力下研发石斛类营养品。
一枚石斛月饼,背后是5年的坚守与热爱。在李玉葵的“折腾”下,她的“石斛宇宙”从无到有,正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从不会自动创造奇迹,坚持,才是唯一的答案。
一审:张 咪
二审:游 岚
三审:张 为
作者:王洁 林子坤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