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狗挥起灵动的爪子,向老人与孩子打招呼,送上甜甜祝福时,岳阳市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村的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这个暑假,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AI启智润心”实践团带着科技、文化与温情,在这片乡土间开启了一场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让AI的火花、非遗的古韵与青春的温度,交织成乡村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科技课搬进稻田边:机器狗成“教具”,AI让乡村娃看见智能未来
“原来机器狗真的能听懂我的话!” 孩子们把机器狗团团围住,小手试探着触碰它的金属背脊,指尖传来微微的震动,每一下都换来灯光闪烁与摇尾回应,惊喜的笑声瞬间炸开。实践团把“AI课堂”从实验室搬到乡村课堂,用孩子们能触摸、能互动的方式解锁科技——让AI算法“活化”童趣画作,几笔涂鸦经程序处理后变成会动的动画;用简易编程教具教大家设计小游戏,在闯关成功的笑声里埋下“探索智能”的种子。“科技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每个孩子都该触手可及的星辰。”实践团成员陈康说。
非遗课走出博物馆:簪花、漆扇、陶艺里,藏着乡土的“文化密码”
“做花朵时,指尖要温柔,让花瓣的弧度自然舒展,像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簪花制作课上,志愿者贺小蒙、谭周手把手教孩子们用彩丝编织,指尖翻飞间,一个个带着大自然气息的“蝴蝶”“花朵”造型簪子渐渐成形。
漆扇拓染时,孩子们蘸取荷塘里的清水,拓出带着稻香的云霞;陶艺课上,捏塑的矮屋、稻穗、小鱼,都是他们眼里的乡村模样。这些老手艺,在孩子们手里长出了新样子。
青春陪伴温暖人心:榕树下聆听岁月回声,画笔尖绘就奇妙世界
“现在的养老政策真是好啊,每月都有补贴……”在王家寨村敬老院的榕树下,80岁的周爷爷欣慰地说道。志愿者们放下心理问卷,认真聆听老人们讲述这些年生活的变化。老人们细数着:养老金年年涨,看病能报销,敬老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午后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道皱纹里都写满了对新时代的感恩。
实践团为村里的孩子带来了“安全小剧场”,模拟过马路、演示防溺水,玩着玩着就把知识记在了心里。更让孩子们开心的是“灵活画作”——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画下来,志愿者们帮忙转化成灵活的动画视频。“我画了大海里的海豚,在大海里欢快地嬉耍。”小朋友举着画纸,眼里闪着光。
5天的时间很短,但机器狗的身影、非遗作品的温度、青春陪伴的记忆,已悄悄在这片乡土上扎了根。就像实践团成员们说的:“我们来的时候带了科技和文化,走的时候,带走了一整个乡村的夏天和深深的牵挂。”
作者:李平 张盼 王佩琳 谭祎(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包志文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