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民用红色情怀构成一座精神宝库
新新宁 • 社会
2021-05-13 15:27:26

5月12日,邵阳市委党校组织80多名处干班学员来到湖南省新宁县宛旦平烈士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史”现场学习教育活动。一位学员感慨万千地说:“一排排烈士牌位、一幅幅烈士影像、一个个感人事迹,这是一座永远的精神宝库。”

而构建这座“精神宝库”的人叫谢志民。

宛旦平的故事

关于宛旦平的故事,红色基地负责人谢志民几乎能倒背如流。

1900年12月27日,宛旦平生于金石镇宛旦平村。他勤奋好学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在族人支持下到长沙求学。在求学期间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革命党人,在他们教育培养下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他被中共湘区委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参谋,参加了东征和北伐,立下累累战功。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宛旦平奉党组织指示,脱离第一军并加入叶挺部队;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宛旦平受中央指示,从上海绕道越南至南宁,协助邓小平从事兵运,创建红色根据地。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成立,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委,宛旦平出任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3月21日,龙州军民在龙州城内举行“三•一八”惨案纪念会暨何建南追悼会时,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桂系军阀梁朝玑师的突然袭击。在这生死危急关头,为了掩护军部转移,宛旦平毅然带队扼守龙州铁桥,经过一天激战,打退敌人无数次冲锋,守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人们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桥头榕树下靠着一位身中数弹,手握机枪,死而不倒的紅军战士,他就是"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年仅30岁的宛旦平烈士。

纪念馆的诞生

提起建新宁县烈士纪念馆,谢志民打开了话匣子。

新宁县是革命老区,谢志民是听着革命烈士的红色故事长大的,对英烈们充满了崇敬。2007年,他来到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驱、红军将领宛旦平烈士。在陵园中,他还发现了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新宁籍英烈皮启贵、李连勇、周忠辉的墓。这些英烈之墓历经风霜雪雨,碑文已难以辨认。谢志民深受感动,决定在新宁修建一座烈士纪念馆,将烈士英魂接回家乡。这样,既方便烈属悼念,又可让后人不忘烈士精神。回新宁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得到新宁县委、县政府的批准。当年冬天,宛旦平故里红色景区动工建设。年久失修的宛氏宗祠濒危倒塌,谢志民出资将宗祠整修好,建新宁县烈士纪念馆和宛旦平烈士事迹陈列馆。为了收集烈士资料,他将生意上的事交给家人朋友打理,自己则跑档案局、民政局查阅档案。他开着一辆破旧的捷达车,跑遍新宁县18个乡镇120多个村庄,行程数千公里,深入乡间走访烈属,详细了解烈士事迹。他将这些资料整理好,按照博物馆的规格,展览在场馆内。

2008年7月1日,谢志民创建的新宁县旦平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免费开放。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共陈列了178位新宁籍革命烈士的史迹。

谢志民的情怀

建设如此规模的景区,所有资金是由谢志民多方筹措的。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他多年的积蓄,三是借贷而来。

2010年,为纪念宛旦平烈士诞辰110周年、牺牲80周年,根据景区第二期规划,谢志民又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了旦平烈士纪念广场和宛旦平烈士铜像。2014年,整合红色资源,谢志民争取民政资金新建新宁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

2017年,根据新宁县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要求,宛旦平故里红色景区需提质升级,谢志民借贷46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景区游客中心、环保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基地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提质升级,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干部、游客,在这里接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红色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参观者者100多万人次,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教育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教育基地先后被上级评定为湖南省级红色旅游区、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新时代邵阳讲习所。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谢志民的默默无私付出。他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2017年因洪灾他家房屋倒塌,政府收购他家房屋地基进行现金补偿,他没有去购房,宁肯租房,将补偿全部投入到基地建设中。

现在,他入不敷出,举债上百万元,景区难以为继,但谢志民依然坚守着这份“红色事业”,不轻言放弃。为了节省开支,谢志民把妻子培训成为一名优秀的红色讲解员,他自己成为卫生淸洁员,基地干干净净的游客中心公厕就是他的卫生责任区。

作者:特约记者 杨坚 兰绍华

责编:李琦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