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警示:
擦亮双眼,严防电信网络诈骗!
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
暑期已过半,大家在放松享受假期的同时,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也显著升高。近期,针对师生及家长的诈骗案件频发,造成重大损失。为守护好大家的财产安全,确保度过安全愉快的假期,我们特发布此风险警示,请务必提高警惕:
一、主要诈骗类型预警(全体注意)
1.刷单返利诈骗: “足不出户,日赚千元”是陷阱!前期小额返利为诱饵,后期任务金额越来越大,最终无法提现。切记:任何需要垫资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冒充客服退款诈骗(含快递):“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退款”?要求点击链接、提供验证码或转账到“安全账户”?切记: 退款应仅在原购物平台操作!绝不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绝不转账;收到含“快递回拨电话”等陌生短信?切勿轻易回拨!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如快递公司官网/APP)核实信息。
3.虚假征信诈骗:冒充金融平台客服,声称“账户异常”“影响征信”,要求配合“注销账户”“调整利率”等诱导贷款转账。切记: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声称可修复、注销征信的都是诈骗!
4.网络交友诈骗:社交平台结识“高富帅”“白富美”,建立感情后诱导投资理财、赌博或借钱周转。警惕: 网络交友须谨慎,涉及金钱往来务必多方核实,天上不会掉馅饼!
5.机票退改签诈骗:收到航班取消/延误短信?要求点击链接退款/改签并索取银行卡信息、验证码?切记: 务必直接联系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或购票平台核实,勿点陌生链接!
6.助学金/助学贷款诈骗:冒充教育部门、学校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办理贷款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支付手续费或保证金。切记:国家政策有严格规范流程,不会要求私下转账或付费。
7.培训退费诈骗:冒充教育机构客服,以“政策调整”“机构倒闭”为由,声称可退费,诱导下载APP或加QQ群实施诈骗。切记:正规退费流程应原路返还,不会要求额外付费或投资。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二、 重点人群防范要点
(一) 家长请注意:
冒充老师收费诈骗:骗子克隆老师头像昵称混入家长群,收取资料费、服务费等。务必:任何群内收费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视频等可靠方式直接与老师本人核实!学校不会仅通过群消息收取大额费用。
子女出事急用钱:冒充老师、医生、警察等,谎称孩子受伤、生病、涉案需手术费、保证金等。务必: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通过孩子常用联系方式或联系其老师、好友核实情况!切勿惊慌转账!
游戏交易诈骗 (针对孩子):骗子以低价装备/账号、高价收购、代练等诱饵,诱导孩子使用家长手机转账或套取支付密码。家长请:严格保管好支付密码! 加强孩子网络消费监管与引导,教育其只在官方平台交易,不轻信他人。
(二) 师生请注意:
警惕兼职陷阱:
凡是宣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兼职”,均为诈骗!坚决抵制!
凡是要求出借手机、手机卡,或协助拨打陌生电话的“兼职”或“帮忙”,一律拒绝! 正规兼职无需提供个人通讯工具。
若遇可疑“兼职”或发现身边有人可能参与“手机口”诈骗,立即举报!
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家庭住址等。
遇事及时沟通:收到可疑信息或遭遇诈骗,第一时间告知家长、老师,或寻求学校、警方帮助。
三、通用防范守则
坚守“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务必通过原有可靠方式或官方渠道直接、多方确认对方身份)。
安装“反诈利器”:务必下载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积极学习反诈知识。
扫码须谨慎: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
遇骗快报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也可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举报。
安全无小事,防范记心间!我们呼吁广大家长、师生共同努力: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筑牢暑期安全防线,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携手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暑假!
邵阳市教育局 邵阳市反诈中心
2025年7月29日
责编:彭月娥 实习编辑:唐紫嫣
来源:邵阳市教育局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