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不“老”,科技很“暖” 长沙学院校级组织暑期社会实践走“心”又走“新”
湖南教育发布 • 高教
2025-07-23 15:29:59

“如果我‘回’到老长沙,我要把无人机课上的飞机带过去,拍下太奶奶的家和浏城桥下轰隆隆的老火车!”课间休息时,周秦亦小朋友激动地告诉志愿者“老师”。这是长沙学院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等校级组织联合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年,5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薪传智火,童筑未来”实践团,以传统文化为“羽”、创新科技为“翼”,面向本校教职工子女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招募海报一发布,就吸引了众多本校教职工家庭的积极关注。

非遗承古韵,巧手织新篇

“我家孩子昨天回家后一直念叨着竹篾怎么编才结实,我们把她做的纸鸢挂在墙上,很漂亮,她也特别高兴!”一位家长笑着跟志愿者分享孩子的变化,言语间满是惊喜。原本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孩子,经过志愿者姐姐耐心教导,对纸鸢这项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志愿者们向孩子们细致演示竹篾绑扎的传统技法,带着他们在触摸、编织中感受非遗的精巧,“童心世界是最五彩斑斓的,所以我们准备了七彩颜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为传统的纸鸢“梳妆”,我们相信,每一个亲手打扮后的纸鸢都会留在小朋友的心间。”团队负责人项楚妤说。

志愿者和小朋友展示一起做的纸鸢

古艺承文脉,“青”智启新章

“月亮粑粑,里头坐个嗲嗲……”一堂老长沙味儿十足的美术课开始了,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退休教授柳玉受邀主讲,志愿者们变身最强助教,以老长沙的韵味为媒,陪伴小朋友们一起画老物件,触摸历史、读懂长沙。这堂充满温情的传统文化课,源于志愿者们与柳玉教授的一次“偶遇”——“六月的清廉文化作品展上,我们认识了柳玉教授,他用细腻的笔触晕开时间大门,让我们能‘看’到历史、走近传统,以这种鲜活的方式学习历史文化,我们相信小朋友们也会很喜欢!”志愿者李飞燕回忆起设计这门课的初衷。淡出现代生活的“老手艺”和孩子们的想象力碰撞出新的“老长沙全景图”,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笔尖下迸发起全新脉动。

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画老长沙物件

童心探科技,雏鹰向九天

小朋友踊跃争当第一个“飞行员”

“我要好好想一想,让我的无人机飞得比‘机长老师’的更远!”“我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北斗卫星成为天空最好的兄弟!”科普课上,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动起手也迈开了腿,课堂不拘泥于板书、桌椅,孩子们席地而坐拼装机器人零件,自己动手操作无人机飞行,还要大迈步去揭开北斗定位之谜,行走的科普课让“天边”来到小朋友“身边”。“我很欣慰,当志愿者联系我开展这堂行走中的科普课,我就知道他们已经接棒,要在更年轻的心中播撒下创新的种子。”北斗科普基地负责老师说。

“志愿者们精心设计课程,让孩子踏着兴趣的台阶,既能摸到传统的温度,又能看到科技的光亮,收获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暑假时光!”微信联系群里,家长的反馈像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荡开温热的涟漪,激励着志愿者们更坚定地前行。

志愿者和小朋友共绘“文化+科技”融合美好画卷

据悉,实践团队在校团委、关工委和工会的指导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定位,聚焦儿童成长关切,“文化+科技”形成教学合力,倾心打造“强国有我”国防教育、“传承有我”文化体验、“文明有我”礼仪养成、“创新有我”科技提升、“成长有我”安全教育、“绽放有我”美育实践等特色鲜明的课堂活动。

作者:周彤 张艺讯 潘政合(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