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七月,暑意渐浓,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普绘花溪”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普+文旅”为主线,聚焦语言服务、安全守护、文旅宣传与直播赋能,实践足迹覆盖12个村(社区),服务乡村留守老幼、乡村旅游经营者,并通过云端直播探索乡村旅游推广新路径。
走街串户精准把脉,专属推普服务需求
到达实践地的第二天,实践团便在花岩溪镇12个村(社区)主干道上悬挂了24条醒目的推普标语横幅。团队成员联动当地村干部,走街串户进行细致调研,调研发现,不同群体对普通话需求差异明显。队长唐雅萍介绍,“当地企业家迫切需要开拓线上市场的语言能力,青年群体关注就业和社交所需的普通话提升,而留守老幼则更渴望学习日常交流用语。” 针对这些发现,团队迅速开展专属推普服务。
实践团在村部悬挂横幅
在新庵冲村的活动中心,团队为孩子们设计了绕口令挑战游戏,通过趣味角色扮演提升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个游戏好玩!我学会区分了好几个常德话和普通话”一位参与游戏的小朋友高兴地说。在当地民宿(花溪湾轻奢民宿),团队送上了精心编制的《普通话接待用语指南》,并现场进行模拟对话演练,民宿员工对此特别高兴地说“在接待远方客人时,我再也不会因为沟通问题闹笑话了”。
实践团在推普课堂结束后与小朋友合影
安全课堂守护成长,温情陪伴慰藉暮心
除了推普,实践团还特别关注乡村儿童的安全教育和老人的精神生活。在新庵冲村“童声筑安全防线”活动中,队员们开设了特色课堂:防溺水知识课堂,通过图解和演示,教会孩子们识别危险水域和掌握自救技能;防诈骗课堂,则结合近期案例,剖析针对未成年人的常见骗术,为孩子们的安全成长构筑知识防线。
实践团在进行安全教育
在花岩溪镇敬老院内,队员们与老人们合唱《强军战歌》《打靶归来》等经典红色歌曲,激昂的旋律唤起了老人们的回忆,不少人跟着轻声哼唱。队员们为老人们诵读经典故事,朗朗书声让安静的院落增添了活力,一位老人听完故事后感慨:“用普通话讲故事,听得更明白了,感觉跟外头的世界更近了。”在一对一教学的手指舞互动环节,老人们认真学习手势,现场笑声不断。“孩子们的手真暖和”一位老人紧握着志愿者的手轻声说道。志愿者还耐心教授老人们简单的关节活动操,并提供舒缓按摩服务。活动结束时,团队将大米、面条等生活物资送到了院长手中。
实践团在花岩溪镇敬老院给老人按摩
数字赋能整合资源,云端直播激活乡旅
为了整合花岩溪乡村旅游资源,队员们顶着酷暑,深入走访花岩溪多个核心景点及代表性民宿,通过访谈经营者、记录运营痛点、实地拍摄景观素材,精准诊断出当地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空间关联与功能衔接、游客体验较为单一等问题。“很多游客来了只知道一两个点,周边的好去处不了解,停留时间短。”一位民宿经营者说道。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专长,为多个景点输出旅游推荐视频,用镜头语言串联起当地景点、民宿与体验项目,制作周边旅游路线图,构建“吃住游一体”产品矩阵。
实践团与当地民宿(花溪湾轻奢民宿)深度合作,搭建“全天候直播间”推荐花岩溪美景。队员们化身“乡村旅游推荐官”,依托民宿雅致环境作为直播背景,利用前期拍摄的高清素材,分时段精准推送直播内容。尽管日均直播时长超过8小时,团队仍坚持每场结束后逐帧分析观众互动数据,动态调整直播内容。直播数据也从最初寥寥数人到单场吸引超过7000人同时在线观看,点赞10万+,直播间热度显著攀升,有效预售了多款旅游套餐,初步形成了“线上引流—推广—消费”的闭环。持续高频地曝光,直播为花岩溪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实践团也与当地乡村民宿达成帮扶意向,将持续用专业协助企业运营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线上推广平台,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从村头巷尾飘扬的推普横幅到花岩溪美景里攒动的镜头,从安全课堂上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到敬老院里欢乐的笑语,再到民宿里昼夜不息的直播灯光,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普绘花溪”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在花岩溪的绿水青山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精准的语言服务、温暖的公益行动和创新的数字赋能,青年智慧正成为激活乡村潜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切实力量。
作者:王玉琴 江莉莎(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