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肝炎 你我同行 ——科学预防病毒性肝炎
视外桃源 • 新视线
2025-07-14 16:11:06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抗击肝炎,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今天,我们就来科普如何科学防治肝炎,守护肝脏健康。

一、认识肝炎:沉默的“肝脏杀手”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常见原因包括病毒、酒精、药物、脂肪堆积等。其中,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型)最具传染性,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可长期潜伏,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关键问题:

-乙肝和丙肝早期可能无症状,许多人感染多年而不自知。

- 慢性乙肝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控制;丙肝已可治愈,关键在早发现!  

- 肝癌患者中,约80%与乙肝或丙肝相关。  

二、预防肝炎,我们能做什么?

1.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防护

(1)乙肝疫苗: 哪些人必须接种?

√所有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第1针)

√未接种的儿童和成人(尤其是医务人员、大学生、慢性病患者)

√乙肝患者家属或伴侣(即使成人也可能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癌症患者)

接种方案:0-1-6原则

第1针:任意时间(新生儿建议24小时内)  

第2针:1个月后  

第3针:6个月后(完成全程接种后,90%以上可产生抗体)

注意:接种后建议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若<10 mIU/mL需补种。

特殊情况处理:

-意外暴露(如被乙肝患者血液污染):24小时内打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

-母亲是乙肝携带者:新生儿需在12小时内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

(2)甲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

√儿童(1岁以上可接种)  

√经常外出就餐、旅行者(尤其去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食品从业者、医务人员

接种程序:

灭活疫苗:1岁半和两岁各接种一针,共2针,每针间隔6-12个月(保护期约20年或更长)。  

减毒活疫苗:1岁半接种1针即可(部分国家使用,保护期较短,需加强)。

(3)戊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

√慢性肝病患者

√孕妇(感染后死亡率高)

√中老年人(免疫力较低)

√畜牧、海鲜从业者(接触生肉风险高)

√疫区旅行或工作者

接种程序:重组戊肝疫苗0、1、6月接种,需接种3剂。

2. 阻断传播途径

-避免血液暴露:不共用剃须刀、牙刷、针具等。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减少乙肝/丙肝传播风险。  

-医疗安全:确保注射、拔牙等操作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器械。

3.健康生活方式

-戒酒:酒精会加速肝损伤。

-控制体重:脂肪肝可能加重肝炎病情。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肝毒性药物(如某些中药、止痛药)。

三、早筛早治,不让肝炎“潜伏”

1.哪些人需要筛查?

-乙肝:家庭成员有乙肝感染者、医务工作者、孕妇、多性伴者等。

-丙肝:1993年前输过血、母亲是丙肝感染者的新生儿、有过不安全注射或纹身者等。

2.如何检测?

-乙肝:查乙肝两对半(HBsAg、抗体等)。

-丙肝:查HCV抗体,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测病毒RNA。

许多人因对肝炎传播途径不了解,对患者产生歧视。实际上,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乙肝妈妈通过规范干预(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可生下健康宝宝。

抗击肝炎,你我同行!世界肝炎日,让我们共同推动“2030消除肝炎”目标!

作者:佘高波

责编:李飞洋(实习)

一审:张译夫

二审:钱丽

三审:黄建平

来源:桃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专题【桃源疾控】专栏报道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