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点亮侗寨!湖南女子学院学子为木脚村注入新质生产力
湖南教育发布 • 高教
2025-07-10 16:56:36

盛夏七月,湖南女子学院“芙蓉学子·乡村振兴”之“锹阳计划”实践团队的女大学生们身着侗族盛装,扎进通道侗族自治县木脚村古侗寨。她们不是游客,而是一群带着“数字钥匙”的青年实践者,肩负着“数字赋能、活态传承”使命,正用青春与智慧激活这片古老土地的“美丽经济”。

精准调研:挖掘"美丽经济"潜力

“阿婆,村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大哥,游客来了最头疼的是什么?”初到木脚村,队员们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短短5天,她们走访侗族家庭36户,开展深度访谈13场,挖掘出木脚村的文旅资源“宝藏”: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群、省级非遗“哆耶舞”、如诗如画的鱼鳞坝,以及12项传统侗族技艺。

但问题也随之浮现:村庄知名度低、游客接待能力弱(全村仅2家农家乐)、文化体验项目零散甚至缺失。面对这些“痛点”,队员们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行动。“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团队队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蔡佳坚定地说。结合调研成果,她们量身定制了一份《文旅振兴方案》,提出打造一条沉浸式侗文化体验线路:从侗族迎宾的“拦门酒”开始,串联侗歌学唱、梯田摄影、扎染体验、长桌宴,最后在篝火晚会中与游客共舞“哆耶舞”,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数字破圈:让侗寨“被看见”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藏在深山的侗族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团队决定用“数字+”破局。她们穿上侗族服饰、佩戴银饰,在侗寨山水间拍摄短视频,用苦练三天的侗语向镜头发出邀请:“来木脚,看会唱歌的鼓楼、会染星空的蓝靛、会跳舞的银饰!”

“这帮女娃娃,真懂我们侗家!”非遗“哆耶舞”传承人杨大爷看着她们认真学习舞步,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而村民龙大姐的染坊也因视频走红,她笑着说:“她们拍得比我说得还好!”

青春样本:流量变“留量”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酵。短短24小时,抖音、视频号浏览量突破2万,点赞数超500,评论近200条。新闻稿“湖南女子学院:高校智慧赋能侗寨振”点击量已破10万。网友热评不断:“侗语邀请太走心了!”“求攻略,想带娃去体验!”这场“数字出圈”,不仅为木脚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也为当地文旅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实践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指导老师黄帆博士表示,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与木脚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下一步,团队将协助村庄搭建微信公众号、开发小程序,上线“云游木脚”导览和产品预订功能,真正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闭环。

青春赋能:青年是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当青春的脚步踏入古老的侗寨,当数字的浪潮唤醒沉睡的文化,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青春实验”正在悄然发生。

湖南女子学院“锹阳计划”的学子们,用专业知识、热情与创意,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文化活化+青年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她们用行动证明:青年,不只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最具创造力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李秦晋 蒋霞萍 田雨(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