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词、侗歌、傩戏共震心弦
央媒省媒记者团聆听龙溪古镇非遗“交响乐”
(记者们了解西南联大在龙溪古镇的历史故事)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7月6日,在鼓声激荡、傩面舞动的古老氛围中,由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踏入了新晃龙溪古镇。当记者们置身于原始粗犷的傩戏“咚咚推”表演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重,在鼓声与脚步的交响中震撼着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灵。
傩戏“咚咚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遐迩。演员们身着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戏服,脸上戴着绘制着神秘傩戏的面具,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迈着独特的“踩八卦”舞步,演绎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
(央媒省媒记者团走进龙溪古镇采访当地非遗和历史人文)
“我们今天表演的节目就是《过五关斩六将》,根据三国时期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剧情来编写的新编傩戏。原来的传统傩戏没有这么多的动作,比较简单。”傩戏表演者任永杰介绍道,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侗族傩戏,当地非遗传承人与傩戏表演者对传统傩戏进行了新编,表演剧目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服装设计更鲜艳,舞台动作更丰富。
“咚咚推”之名源于其表演时“咚咚”“推”的锣鼓声响,演员步伐踩着三角形的舞蹈,不停跳动,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唱腔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将观众瞬间拉入了古老的时空,让记者们惊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
(非遗传承人表演凉伞侗族婚俗歌)
紧接着,凉伞侗族婚俗歌的悠扬旋律在古镇上空飘荡开来。身着精美侗族服饰的青年男女,用婉转清亮的歌声,将侗族婚俗中的喜悦、祝福与期盼娓娓道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形式,展现出侗族人民独特的音乐智慧与审美情趣。歌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轻柔婉转,或讲述着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或传递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生动地展现了侗族丰富的民俗文化。
“我们侗族人以歌养心,侗族婚俗歌自新晃有侗族同胞居聚以来就已经开始传唱,有50多种唱法。”侗族婚俗歌市级传承人吴湘英向大家介绍着,凉伞侗族婚俗歌分为赶坳的初相会、玩山的谈情、出嫁前的伴嫁、婚事时的酒席等。婚俗的整体活动均以山歌传情达意。
(侗族垒词的表演)
每个阶段因活动环境的变化,其歌唱内容、活动方式不同,山歌的唱法、曲调也各有特色。赶坳“初相会”唱高腔山歌,“借带”唱乎腔山歌,“玩山”谈情唱快腔山歌,“出嫁”前的伴嫁要“哭嫁”、唱伴嫁歌,“结婚”唱酒歌等。如今,通过非遗公益授课,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青年人,深入了解和挖掘侗族婚俗歌的秘密。
而垒词的表演更是为记者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侗族语言文化的窗口。垒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民间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以其丰富的词汇、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侗族的历史、传说、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表演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地讲述着侗族的古老传说和生活趣事,或诙谐幽默,或庄重深沉,让记者们领略到侗族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也对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者们在观看傩戏“咚咚推”)
除了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龙溪古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同样令人着迷。记者们实地探访了西南联大、林徽因旅居地。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桌椅,如今依然保存完好,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云贵锁钥”的新晃龙溪古镇)
走进新晃龙溪古镇,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而精彩的文化典籍。傩戏、侗族婚俗歌、垒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惊叹,西南联大、林徽因旅居地又让记者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全方位展示了新晃龙溪古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更为这座古老的小镇搭建了一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广阔平台。(全媒体记者张卓通讯员罗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