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会同县堡子镇手工柴火月饼生产车间内,阵阵香气弥漫,一炉柴火月饼新鲜出炉。“入口就是浓郁的芝麻香,出乎预料的好吃!”湖南交通频道新媒体记者彭嘉莉品尝月饼后,忍不住夸赞道。
会同手工柴火月饼,经过制馅、和面、包馅、制模、成型、沾麻、烤饼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表面裹满金黄的芝麻,外酥里嫩,散发出独特的柴火清香、芝麻焦香和淡雅悠长的山茶油香气,是会同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美食。2025年,会同手工柴火月饼制作技艺列入怀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会同县堡子镇党委书记周吉恩向记者介绍“非遗月饼”产业发展情况)
“去年,我们依托线上、线下销售产量共十万公斤,带动周边一百多位村民就业。”会同县堡子镇向家柴火月饼喜口食品负责人粟卫介绍,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他们也不断进行创新研发,种类日益丰富,口味应有尽有,不仅有让本地人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也逐渐俘获了大批外地食客的味蕾。
生产车间内,一缕缕柴火香气萦绕,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和面的师傅手腕翻飞,面团在掌心揉搓得光滑柔韧;包馅的巧手一捏一合,月饼初具雏形;沾麻的工序更是讲究,颗颗芝麻均匀铺满饼面,确保每一口都香酥可口。最关键的烤制环节,老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把控火候,让月饼在柴火的温柔炙烤下逐渐金黄,香气四溢。
(会同手工柴火月饼新鲜出炉)
如今,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不再拘泥于中秋节前后一个月的生产周期,而是采取全年订单式生产模式。通过参加全国各类展会推广会同特色美食,这款承载着乡愁的非遗月饼已远销海外,让更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人品尝到了来自会同的中国传统味道。
“近年来,会同手工柴火月饼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柴火月饼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年产量达80万斤,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目光。”会同县堡子镇党委书记周吉恩介绍。
(央媒省媒记者参观会同手工柴火月饼工艺制作过程)
为进一步扩大手工柴火月饼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堡子镇规划建设月饼产业园,将8家月饼厂集中进行规范化生产。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堡子镇通过每年举办月饼文化节,以此为契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消费。游客们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月饼传承技艺展示,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还能尽情品味月饼的传统口味,领略独特的饮食文化。
(央媒省媒记者拍摄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以上照片均由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卓摄)
从记忆中的中秋味道,到如今四季飘香的“非遗名片”,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不仅延续了传统技艺的匠心,更在创新中让这份甜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全媒体记者张卓通讯员付俊华)
责编:龙颖
来源:怀化日报全媒体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