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凯杰:用“数据大脑”再造智能工厂新高度
长沙经开区 • 产业经济
2025-07-01 17:03:3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日讯(长沙经开区工作站记者 陈琪)深耕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三十余年,从1993年引入湖南首条SMT(表面贴装技术)产线起步,到2004年湖南凯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再到2019年正式加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对传统SMT生产制造进行转型升级,形成了以数字化SMT产线与SMT行业云平台相结合的电子信息制造新业态,中电凯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凯杰”)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电子信息制造技术与数字化融合的进化史。

练内功,铸就智能制造新工厂 

近年来,中电凯杰将智能化升级作为核心战略,开启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深刻变革。

中电凯杰深度应用母公司中电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研发并打造了专注于SMT行业的云平台,并将其作为自身智能化升级的“大脑”和“中枢”。同时,公司建成SMT智能化生产示范车间,成为这一平台落地的关键载体。车间内,按照设定,自动化产线有序完成印刷、贴片、回流、检测等一道道工序;在车间大屏幕上,生产进度、小时产出、不良原因等信息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了内部核心系统的深度互联互通:自主研发的MES(制造执行系统)、WMS(智能仓储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三大系统无缝集成。MES具备精准的生产设备管理、实时进度智能管控、质量管控等功能,WMS则可有效减少库内出错率、实现物料追溯,ERP则打通了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环节,实现企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支持。

打好这套组合拳,中电凯杰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良品率不断提升,订单逐年增加,并吸引了汽车行业高端客户订单。中电凯杰总经理助理、PCBA事业部部长彭旺介绍,2025年订单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0万元,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6%。

实实在在的效益,不仅验证了中电凯杰自身智能化转型的成功,更使其成为行业内极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的实践标杆。

担使命,打造平台普惠解企忧

在自身智能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电凯杰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行业生态。作为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一员,中电凯杰更能深刻理解广大中小电子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独特挑战,企业充分发挥央企担当,将自身积累的经验、验证的技术和优化的平台,转化为服务行业的普惠能力,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靠伙伴。

“打造并持续优化电子信息行业iMES解决方案,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轻量化、易部署、更便捷。”中电凯杰信息化部部长曹孟介绍,该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将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MES、WMS、ESD系统、质量管理APP等)与智能硬件产品(智能货架、自动光学检测仪等)进行有机集成与深度协同,实现车间内外部的流畅联动,覆盖从订单到交付的制造全流程,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良率和仓储管理精度。

同为聚焦于高精度高品质SMT贴片加工的长沙某企业,在中电凯杰的帮助下,已经实现从材料采购、入库到产品生产、测试、发货的全流程可追溯,缩短制造周期及产品交货期30%,有效降低了综合成本。

而在暖通制冷头部企业湖南生产基地,中电凯杰为其量身定制的边仓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智能仓储+智能货架)已稳定运行,实现仓储空间节省50%。

从智能化生产示范标杆,到产业链升级的“破局者”,研发创新是中电凯杰的最大底气。截至目前,中电凯杰现拥有知识产权95项,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通过ISO9001:2015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多项权威认证,成功入选工业软件企业TOP100榜单,联合中电互联共建湖南省表面贴装技术数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拳头产品相继获得湖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工业软件优秀产品等荣誉。

展望未来3-5年,人工智能(AI)与工业的深度融合被视为关键趋势。中电凯杰正积极布局,系统推进AI应用,持续优化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广行业软硬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更具共性的数字化基础服务,支撑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湖南省乃至全国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图片:舒展

一审:刘鑫宇

二审:陈琪

三审:胡鸽

责编:刘鑫宇

来源:新湖南长沙经开区工作站

专题经开“园”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