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土地航拍图,紫色框内为此次盘活的百亩工业用地。受访者/供图
6月25日,株洲市天元区新马工业园内一块百亩空地上,正“长”出两大重要产业项目——真兰汽车零部件(德科总部基地)项目与六和方盛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现场如火如荼,待这两个项目建成后,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北汽株洲分公司本地配套率,还可辐射周边汽车主机厂,强壮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筋骨。
这块“低效用地”,是如何变成发展“热土”的?记者探访了背后的故事。
【困境】“腾不出”的地
这块工业用地一度“遇冷”。
2018年8月,株洲汇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挂牌取得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块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新马工业园,总面积228亩,用途为工业用地。因企业受疫情及市场形势影响,项目用地实际开发面积仅28亩,剩余200亩土地因企业难以继续开发建设,构成低效用地。
要盘活这一低效用地,还有一个最大难题待解。
原来,该项目用地于2018年核发不动产证,且不动产证已抵押银行贷款,如采取传统的解题思路——部分收储方式盘活土地,则需企业提前偿还贷款解押,再办理不动产证分割,但企业资金压力大,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不动产证无法解押,地块分割收储难以推进,土地盘活进入僵局。
而纵观新马工业园,位于株洲高新区,有着较成熟的现代化产业基础,麦格米特二期、海纳川二园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项目都集聚于此,不少产业项目也等着落地,盘活闲置地块势在必行。
【破局】“部分收储+部分自主开发”
一边是项目等着用地,一边是有地却“腾不出来”,如何让“土地存量”变“发展增量”,让工业土地长出更多“金子”?
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诉求,通过详细调研、评估和多方法律咨询,从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等方面统筹考虑,株洲市资规局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多次沟通协商、调度,最终采取带抵押“部分收储+部分自主开发”方式盘活。
首先要解决待抵押难题。为此,株洲市资规部门多次与抵押银行协商,确定按照1天内完成不动产证“解押、分割、再抵押”方式,推进部分收储工作。株洲市资规局、园区和抵押银行实地演练并审核资料,破解带抵押土地盘活僵局。
地块刚腾退,招商立即跟上。收储和招商高效联动,根据招商信息,主动牵线搭桥,提前锁定意向用地单位,为收储土地再供应做好前期准备,减少土地收储后长期沉淀风险,提高土地利用质效。
如今,通过重新分割收储100亩低效空闲用地,其中,40亩地腾给了真兰汽车零部件(德科总部基地)项目,60亩地腾给了六和方盛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真兰项目。天元区自然资源局全程主导土地收储及挂牌出让,高科集团土开公司全力配合,顺利完成地块解押、权属确认等复杂流程;市资规局全程介入指导,该局开发利用科全程指导土地储备、供应等关键环节,确保土地资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两大项目还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解决了地的问题后,为了做到“拿地即开工”,市、区两级部门协同攻坚。在审批环节,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耐心指导,并开启“极速通道”,将不动产权证审核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天元区住建局创新推行“容缺受理+技审分离+提前介入”机制,允许企业在土地挂牌期间同步提交施工图预审,并提前进行开工条件审查指导,为项目施工提前扫清障碍。
【效益】一举多得
这场低效土地盘活行动的多赢效益才刚开始。
据介绍,六和方盛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将形成年产60万台套汽车车身钣金件等冲压焊接产品的生产能力。真兰汽车零部件(德科总部基地)项目将投入大型注塑机、自动机器人涂装线、装配生产线等生产汽车塑料件等先进设备。两大项目将为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添翼”。
“通过‘分割收储—再供应’盘活102亩土地,剩余98亩低效用地由企业利用收储资金自主再开发,不仅盘活汇隆项目低效用地,也为新入园企业提供高效土地要素保障, 同时解决了收储资金来源问题。分割出让引进2个产业项目,固定投资合计3.5亿元,年内可建成投产,预计年均可产生税收3000万元,增加200多个就业岗位。”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株洲的解题思路还将在全省推广。近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公示了20个湖南省土地盘活增效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候选项目,株洲《带押开发,巧破僵局——株洲市巧解抵押融资土地盘活难题》案例入选其中。
市资规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业伟表示,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是园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未来园区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当前,全省部分企业受产能腾退或市场影响,面临土地抵押且开工建设难等问题,株洲创新采取带抵押“分割收储—土地供应”并行推进方式盘活,为全省类似项目盘活提供了较好示范。
作者:易蓉 陈华 郭淑珍
责编:张弥郁
一审:张弥郁
二审:邹林
三审:吴丹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