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临武客户端6月13日讯(记者 邓圣立 徐杨政)作为临武县打造“电池产业之都”战略布局的关键项目,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自2022年落户以来,持续推动年选2000万吨选矿厂、采选运输隧道、年产4万吨碳酸锂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企业已初步形成“采-选-冶”一体化产业格局,为临武县构建“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锂电池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湖南大中赫工业广场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尽管烈日炎炎,但施工人员干劲十足。作为矿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工业广场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季祝山矿总工程师雷晶介绍,目前采矿工业广场正进行大规模场地平整作业。现场每天有3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施工,主要涉及凿岩、爆破及挖运等工作环节。根据计划安排,整个场地平整以及边坡治理工程预计于11月底完成,届时将满足土建施工所需的标准和条件。
据介绍,工业广场规划建设中碎车间、筛分车间、矿石和石料转运仓、采矿综合楼等,建成后可通过溜井、平硐胶带系统实现矿石粗加工和转运,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该工程作为矿山重要配套项目,将承担矿石加工、生产调度、设备维护等关键功能。
不仅如此,公司的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龙源号”盾构机历时13个月,成功贯通7300米运输隧道。这台155米长、直径6.3米的设备曾创下单月掘进1186米的行业纪录。季祝山矿和神家湾选厂直线距离7.5公里,相对高差近600米。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运输隧道的贯通让运输距离由20公里缩短至7.5公里,年运输能力达3200万吨(矿石2000万吨/年、石料1200万吨/年),且不受天气影响。
雷晶介绍,隧道内安装了双层运输胶带系统,该系统集矿石和石料运输、人员通行、管线铺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同时,隧道中的下向运输胶带具备自行发电能力,其发电量可满足胶带运行及粗碎作业的需求。此外,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替代人工操作,有效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相比公路运输,隧道胶带运输每吨矿石的成本降低了近10元。
纵向一体化发展是临武县倾力打造“电池产业之都”的重要举措,在冶炼环节建设方面,智能仓库和原料车间预计将分别于6月和8月完工。配合已投产的中试车间和年底开建的八大主体车间,企业将形成完整的碳酸锂生产体系。2026年一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电池级碳酸锂2万吨。
大中赫碳酸锂厂厂长彭峰介绍,工厂在原料车间的设计上采用了无人化的方案。具体而言,原料从选矿厂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区,经过压滤脱水处理后,精粉通过自动堆取机直接存入仓库。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操作。此外,智能仓储系统自5月10日开始施工建设,预计在8月份引入相关设备,届时智能仓储也将实现无人化操作。
深耕锂电行业近20年,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历经15年研发的“锂渣无害化综合提锂技术”,实现了高度的综合利用,整体回收率比传统工艺高出约10个百分点,避免浪费的同时,也大幅地降低了碳酸锂的生产成本。此外,建设了3000平方米光伏围墙,年发电量还能为工厂提供用电需求。
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锂厂厂长彭峰说,碳酸锂工厂的围墙采用了光伏围墙设计,这一设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光伏围墙外观整齐划一,整体造型高端大气,从外部看极具现代感。其次,它能够为工厂的整个生产线提供电能支持。目前,光伏围墙的建设已经完成,所有产生的电量已被统一收集,并接入工厂的变电箱中。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年创经济效益30亿元,贡献税收超3亿元。
“我参与这个项目已经两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切体会到临武的营商环境远优于我们之前所经历的任何地方。在这里,企业一旦有需求,政府总能迅速响应,这种高效的服务意识在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同时,我也衷心希望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临武吸引更多的锂电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彭峰表示。
作者:徐杨政 邓圣立
责编:唐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