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声】⑧巾帼英雄伍若兰
衡东发布 • 时政
2021-04-28 09:39:58

【开篇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中共衡东县委组织部特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开展“党史之声”专题活动,通过诵读党史微故事,学习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进一步引导更多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着力建设“一核两副”,全力打造“三园九链”,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衡东新征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党史之声》诵读活动从现在开始至六月底,共12期,将通过衡东县融媒体各平台对外展示,欢迎品鉴。今天播出第八期《巾帼英雄伍若兰》。

巾帼英雄伍若兰

在耒阳培兰斋东侧花圃里,矗立着一尊朱德和伍若兰的雕像。雕像下镌刻着这样一首诗:

幽兰吐秀乔林下,

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这首诗的作者是朱德。朱德一生酷爱兰花,写兰花的诗有近40首,种养的兰花有上千种。朱老总对兰花情有独钟的背后,铭刻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恋情。这段恋情的女主人公就是耒阳的奇女子——伍若兰。

1903年8月,伍若兰出生在耒阳城南的九眼塘,父亲是个小知识分子,当过私塾先生,母亲是位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伍若兰从小性格倔强,胆量过人。她不畏族权,破旧立新,坚决不裹脚。她带着一双自由生长的大脚,8岁走进私塾读书,12岁走进耒阳县职业学校。1924年,走进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与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成为同学。她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2月16日凌晨,耒水河畔的耒阳城,笼罩在如烟似雾的雨帘中。突然,从城南桌子坳方向传来稠密的枪声和号角声,将酣睡中的市民惊醒。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耒阳农军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分别从南门、北门、西门攻城。天色大亮,城门打开。许多市民不明实情,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偷偷透过窗户张望街中动静。这时,南正街传来一串清脆的喊话声:“好消息!好消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进城啦,大家快出来迎接吧!”只见喊话的是位身穿宝蓝色学生装的年轻女子,黑俏的鹅蛋脸上显露出一股豪爽之气。她,就是伍若兰。

伍若兰一路小跑来到县委临时办公地点培兰斋。朱德正被贴在大门两旁的鲜红对联吸引住了,上联是“驱逐县团丁”,下联是“喜迎革命军”,横批是“赤化耒阳”。“好对子!好毛笔字!”朱德连连称赞。身旁的人告诉他,这是全县有名的女秀才伍若兰写的。“女秀才?”朱德一听,好奇地问:“她人呢?”县委书记邓宗海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后面。朱德回头一望,顿时眼前一亮,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位标致的姑娘,长长的睫毛下,那双大眼睛清澈明亮,透着智慧和坚定,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县委书记邓宗海等人的撮合下,1928年2月底,在耒阳水东江梁家祠堂朱德与伍若兰结为革命夫妻,他们共同投入到火辣辣的革命斗争中。

1928年4月,伍若兰跟随朱德部队前往井冈山,并担任红四军宣传队队长。她带领队员们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井冈山的崇山峻岭上,留下伍若兰坚定的脚印。陡峻的悬崖峭壁上,有伍若兰写下的标语。红四军军部的命令、文告中,浸透着伍若兰的汗水。她把女秀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如此,伍若兰还有双手打枪、左右开弓的本领,被根据地军民称为“双枪女将”。 这一本领在七溪岭战斗中大显神威。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2月1日,部队在江西寻乌县的吉潭与尾追之敌展开激战,之后转到项山休整。第二天天还没亮,遭到国民党刘士毅部队的偷袭。

朱德立即率领警卫团断后,掩护部队突围。敌众我寡,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战斗越来越激烈。千钧一发之际,伍若兰急中生智,率领一小队警卫团战士从敌人侧面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天亮后,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冲出包围圈,脱离了危险。伍若兰不幸陷入敌军重围,当退到一片油菜地时,她腿部中弹,被扑上来的敌人抓住。

敌人将她押送到赣州,施行坐老虎凳、踩杠子、灌辣椒水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她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却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刘士毅说:“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保你不死,还可以给你官做。”近一年来的夫妻恩爱、并肩战斗的画面一幕幕的在伍若兰的脑海中闪现。伍若兰抱着必死的决心,从虚弱的身体里一字一句的发出坚定的声音:“想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背叛共产党,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

2月12日,刘士毅下令刽子手将伍若兰押往卫府里刑场。沿街群众看见遍体鳞伤的伍若兰,依然在高呼红军万岁的口号,许多人悄悄流下了眼泪。耒阳的奇女子伍若兰就这样被杀害于赣州城。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这一年,她年仅26岁。

伍若兰倒下了,她虽死犹生,就像井冈山上那馨香袭人、芬芳不谢的井冈兰,永远盛开在人民的心里。

让我们不忘革命历史,珍惜眼前幸福,传承红色基因,同心聚力前行。

【读后感】

伍若兰短暂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对中国的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烈士碧血洒大地,化作幽兰吐芬芳”,历史的长河中将永远闪耀这位优秀女子的灿烂华章。

【诵读党员】

何佳,中共党员,

中共衡东县委组织部机关支部党员,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四级主任科员


责编:刘兰娟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专栏】党史之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