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王洁 姚望 林子坤)5月23日,端午前夕,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和屈原后裔屈金星在汨罗市屈子文化园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从“北有孔圣庙,南有屈子祠”的文化坐标出发,两位文化传承人溯源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共绘南北文化交融的当代图景。这场对话不仅钩沉了孔子和屈原的思想共鸣,更以“双圣故里”联动为纽带,推动两地文旅融合发展,让“北孔南屈”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激荡出澎湃回响。
活动现场
孔子和屈原,中华“双子星”跨越时空熠熠闪光
当天的对话在屈子书院热烈展开。
“站在汨罗江畔,仰望中华文明星空,有两颗星辰格外耀眼:开创儒家思想体系的圣人孔子、开创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诗祖屈原。”作为对话主持人,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教授吴广平的诗意开场,让儒家文化的当代使者和楚骚精神的诗意传人在蓝墨水的上游共聚畅谈,见证中华文明的南北交融。
从圣人思想到屈子诗歌,从“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到“树蕙百亩”的贵族革新,从“天下大同”的仁政理想到“美政蓝图”的法治探索,孔祥林和屈金星以血脉传承者的视角展开对话,让两位先贤的精神脉络在历史时空和现代视野中同频共振。他们同时认为,孔子和屈原是中华文化的“双子星”,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南北交融的双璧,是中华文化坐标的南北辉映。
曲阜和汨罗,南北文化源流的热烈交响
曲阜与汨罗,一北一南,遥相辉映。前者以周礼浸润千年,孕育出儒家文化的“理性之光”;后者因屈原行吟铸魂,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以浪漫诗情滋养了“流动的楚辞”。
在孔祥林看来,曲阜是中国人的“精神之都”,汨罗是“诗歌圣地”。这与屈金星提出的“双圣城”观点形成默契呼应。
“我认为这次互动很有意义,孔子和屈原是中国文化的两张名片。曲阜和汨罗这两个‘文化圣城’也应该互动起来,丰满中国文化的版图。”屈金星作为本次对话的发起人,对话现场由衷呼吁。
北有曲阜杏坛传《论语》,南有汨罗骚坛咏《楚辞》。曲阜和汨罗作为两个独特的文化地标,是中国人一北一南的精神坐标。活动当天,汨罗市人民政府授予孔祥林“汨罗市荣誉市民”,曲阜、汨罗两地政协互赠《论语》与《楚辞》,聚焦两地文化对话交融,表达两地联谊的美好意愿。
北孔南屈,共谱文化交流新篇未来可期
“孔子周游列国,屈原流放行吟,在今天看来算是开启中国研学先河,堪称中国研学双鼻祖,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中国研学的版图。”
对话中,屈金星生动地用“研学”将孔子与屈原联系起来,并提倡将这两千多年前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深度拓展新时代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将曲阜和汨罗建设成中国南北两大研学中心,以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中华文化自信。
孔祥林对此深以为然。他认为二者一个是礼仪之邦,一个是诗歌原乡。并热盼曲阜汨罗可以开展“双圣巡礼”研学线路,让南北学子从杏坛的《论语》诵读到骚坛的《楚辞》吟咏,体验文明血脉的南北交融;期待通过推动两地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北孔南屈”文化旅游专线,让游客亲历中华文化“刚柔并济”的脉络,在知行合一中传承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此曲阜与汨罗不是孤立的文化坐标,而是中华文明“一体两翼”的生动实践。对话落下帷幕,曲阜与汨罗两座文化名城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孔祥林(左一)与屈金星(右一)参加祭屈仪式
当天对话前夕,孔祥林与屈金星在屈子祠内共祭屈原,携手浇灌“中华诗歌圣树”——银杏。当泗水与汨水缓缓汇聚,孔子的深邃哲思与屈原的浪漫诗意也悄然相融。这场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化对话,为2025年汨罗江畔端午节平添了诗意,见证了美好。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汨罗市政协与山东省曲阜市政协联合主办。曲阜、汨罗两地领导出席,部分屈学专家、汨罗屈学爱好者等参加。
一审:柳勤进
二审:游 岚
三审:杨剑波
作者:王洁 姚望 林子坤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