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融媒5月12日讯(记者 吴雨晴 陈丽华)两年来,省贸促会驻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帮扶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民生为落脚,扎根基层、真情帮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让瑶乡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凤岩山村藠头种植地,连片的藠头地郁郁葱葱,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挖藠头,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种植户王红说:“我种了90多亩藠头,去年纯收入二十多万元。以前零散种植,规模小、技术缺。现在村里统一流转土地、提供技术,我们放心扩大规模,收入也高了。”
田地有了收成,产业才能扎根。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香芋、藠头、香柿等特色种植产业,整合土地2000多亩,建设六大种植基地。其中,500亩香柿基地与荔枝、沃柑、香枣基地相邻布局,构建起了“四季有果”的生态农业格局。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产品分红等方式,既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又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凤岩山村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永香芋”的核心产区之一。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党总支书记何永志表示:“我们集中土地发展产业,收益大增,过去一亩地赚几百,现在能赚几千。沃柑基地一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村民干劲更足了。”
有了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也开始步步壮大,驻村工作队引进企业,推动村集体合资建设“三千江水”山泉水厂,不仅带动10多名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每年带来8万元以上的收益。今年,又推动筹建了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项目建成后将为本地水稻种植提供集中化、规模化的育秧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省贸促会驻江永县凤岩山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伍正军介绍:“我们的育秧基地5月份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稻谷种植户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优质秧苗。”
产业兴,还要路通、水畅。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2.6公里、改造水渠9000多米、清淤扩建水塘3口、新建拦河坝1座,大幅改善村庄交通条件和农业灌溉能力。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种植户何解文说:“现在路修好了,水也通了。以前香芋要3小时才能运到销售点,损耗大、价格低。现在1个多小时就能到,损耗少了,价格也上去了。”
基础设施完善了,数字乡村建设也随之提速。村里建起5G基站,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逐渐成为新农活。80后村民徐志华通过直播和短视频销售本地特产,每年带动销售额超30万元,成了村里的“网红新农人”。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电商创业者徐志华说:“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给我们做直播带货和电商培训,教我们在家就能把自家的东西卖出去,还学会了怎么发货。这样我们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又能赚钱,很方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驻村工作队立足本地民族特色,积极推动瑶族文化活态传承,通过设立“诗歌课堂”,组织“村晚”、斗牛节等节庆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歌舞协会会长徐民淑说:“现在老人带着娃娃唱瑶歌、背古诗,村里的节庆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大家都积极参与,整个村子更有精气神了。”
从防止返贫的坚守,到推动振兴的开拓,凤岩山村的每一份改变,背后都凝结着驻村干部的倾情奉献与实干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初心温暖民心,用行动描绘着属于这片瑶山大地的美丽画卷。
如今,一条以产业为骨、文化为魂、群众为本的振兴之路,正在凤岩山村坚定延伸、稳步推进。
作者:吴雨晴 陈丽华
责编:陆成梦
来源:江永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