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凌晨三点的月光洒在儿科急诊室的走廊,这位身兼母亲与300名学生“家长”的女性,正柔声细语安抚病痛中的学子;当湘西大山深处的村官与南海舰队的军官,同时将职业喜报发给“艺姐”,这位80后土家族教师的育人年轮又添新辉。从青涩辅导员到全国志愿服务金奖导师,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梁艺用18年光阴,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女性的育人智慧。
坚守:以匠心育人,从青椒到红椒的蜕变
“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旅程,唯有自身强大,才能成为学生的灯塔。”梁艺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18年间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她积极参与各级培训30余次,主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发表省级期刊论文14篇,将理论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她的课堂充满活力与温度,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南海守礁战士易聪、湘西村官钟贵珍、西藏基层技术员张思凯等学子的故事,印证了她“让每个学生找到人生坐标”的教育理念。她推动“生生互通”“师师互通”“师生互通”三维育人模式,所带班级连续多年斩获“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荣誉,学生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技能竞赛国家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项。
作为独生女与两个幼子的母亲,梁艺的日程表写满“愧疚”与“坚持”。凌晨修改学生项目计划书时,书桌旁是发烧儿子的小床;组织毕业生招聘会的日子,她只能把备好的饭菜放进冰箱,贴上手绘漫画向孩子道歉。但在学生眼中,她永远是“能量满格的艺姐”,深夜陪伴突发疾病的学生就医,凌晨化身“树洞”倾听学生心事,毕业季泪别学生却笑称“送别是另一种重逢”……这些平凡瞬间凝聚成不平凡的坚守。她建立“终身咨询”机制,毕业学生在职场、婚恋、育儿等人生阶段仍可以向她倾诉,她也始终以“艺姐”的身份给予温暖回应。面对湖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百佳个人”等荣誉,她含泪道:“最骄傲的不是奖杯,是学生发来‘老师我也成为水利工程师了’的短信。”
求变:以创新破局,从线下到线上的育人革命
“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2018年,梁艺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办“梁师e友”微信公众号,以“教育+新媒体”模式搭建育人新阵地。平台累计发布原创文章100余篇,阅读量超6万人次,成为学生、家长、校友的情感纽带。从记录学生三年成长点滴,到开设“心灵树洞”“职业规划”专栏,她用文字传递关怀,用故事传递力量。2021年,“梁师e友”升级为校级特色成长辅导室,线下开展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年均接待学生千余人次,成为校园里的“心灵港湾”。她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模式,通过直播讲座、短视频课程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场景。她策划“云端家访”“就业云指导”,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等支持,覆盖学生超5000人次。她主导的“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创作微视频、征文等作品7件,获省级奖项多项,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12次“优秀辅导员”、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背后,是她深夜伏案整理学生档案、凌晨回复咨询消息的默默耕耘。省教育厅记功表彰时评价:“她用18年证明,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不凡的坚守。”
破圈:以担当拓界,从校内到社会的育人实践
作为长沙市志愿者协会首届理事,梁艺将志愿服务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湘水行者”品牌,带领团队创新“天上看、地上巡”的治河模式,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实现河道治理全覆盖。2022年至今,团队获湖南省“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项、铜奖1项,2024年更以“河畅九道湾,智愿湘水行”项目斩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水利志愿服务的标杆,诠释着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她还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让知识反哺基层需求,构建“请进来+走出去”育人闭环:邀请水利专家、志愿协会导师开展专业培训,带领学生深入乡镇、学校、企业开展“河小青”宣讲、净滩行动,年均服务时长1000小时,惠及2万余人次。她牵头的“e悟家教”项目走进泉塘社区,免费为8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训。 她倡导“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方案回基层”的实践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巡河中发现水质污染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在社区服务中积累的案例,成为课堂上的鲜活教材。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让学生成为“懂专业、会实践、能奉献”的新时代青年。
梁艺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奔涌的活水。”从22岁到40岁,梁艺用十八年诠释了“辅导员”三个字的重量。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写满了温柔而坚韧的女性力量,诠释了“终身制辅导员”的真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梁艺,正是以这样的信念,书写着新时代辅导员的壮丽篇章。
作者:杨柳(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