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追光者|欧爱国:42年坚守 铸就乡村蝶变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5-04-30 09:49:39
开篇话

劳动铸就伟业,奋斗开创未来。在加快建设“五个临武”,全力打造“电池产业之都、宝玉矿石之乡、特色农业之县、转型示范之城”的征程中,临武县广大劳动者以实干担当在各行各业绽放光芒。从田间地头到智能车间,从科研前沿到建设一线,劳模精神如火炬般照亮着每一位奋斗者的前行之路。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在全县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临武县总工会联合临武县融媒体中心,在《舜峰大视野》栏目中推出《致敬追光者》系列报道,首期聚焦全国劳动模范欧爱国。

龙源临武客户端4月30日讯(记者 何城基 徐杨政)湘南边陲的两广村,群山环抱、层峦叠翠。谁能想到,这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曾经是“十年九旱、逢雨必涝”的贫瘠山村。而这一切的改变始于1982年,一位青年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全国劳模欧爱国的奋斗人生,见证新时代“愚公”如何用劳模精神唤醒沉睡的群山。

春寒料峭的担干岭村,60岁的欧爱国正在新建山塘工地忙碌。瘦削的身影、头戴一顶标志性的鸭舌帽。自1982年担任村委秘书至今,这位老支书的脚步已在这片土地丈量了整整42个春秋。站在田埂旁,欧爱国望向层叠的山峦。由东江、西江、小广、担干岭四个自然村组成的“两广村”,曾经集齐了自然界的残酷考题:山顶村十年九旱,山脚村逢雨必涝,300多户人家守着贫瘠山地艰难度日。

在担干岭村,找水是几代人的心结。20世纪90年代,欧爱国带着村民翻遍9.6平方公里山地,用钢钎铁锤在花岗岩上凿出“生命通道”。

与担干岭相反,东江、西江自然村地处“锅底”,四面环山,一下雨就变成洼地,唯一可以排水的溶洞被堵死。

全国劳动模范欧爱国介绍,为了勘探地形,他曾经一个人多次下到地下溶洞,后来才发现是一个地方卡住了,需要爆破炸开。

那次爆破让大广村告别了“锅底涝”。要致富,先修路。欧爱国带着村民用钢钎撬、用铁锤砸,耗时10多年,硬是在花岗岩上凿出20公里盘山公路。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将不可成可能。如今,村里通上了公交车,改变了过去“出门靠走”的历史。

如今,行走在田野间,碧绿的烟叶随风翻涌着希望。4000亩公益林筑起生态屏障,1200亩流转山地绘就发展蓝图,2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托起致富梦想。2018年整村脱贫后,欧爱国带领村民开启绿色振兴新篇章:新增3000亩天然保护林,推进4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智慧农业的种子正在这片古老土地萌芽。这些数字背后,是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离任倒计时8个月,这位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依旧步履匆匆。

“修路、蓄水山塘、发展烤烟以及村容村貌提质改造等等,一步步实施,同时,计划发展红色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欧爱国信心满满。

作为全国劳模,欧爱国用半生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如今他着力培育新生力量,将“00后”村干部推向乡村振兴前线。

南强镇两广村村干部邝郴津表示,欧支书的理想是把两广村打造成旅游乡村,为了心目中的这个理想已经奋斗了很多年。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该发扬欧支书这种敢想敢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把两广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编后语

从青丝到白发,欧爱国用42年践行“不负青山”的誓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劳模精神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交响。这种精神力量,正激励着新一代建设者接续奋斗。

作者:何城基 徐杨政

责编:黄玲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致敬追光者

专题乡村振兴进行时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